送客之浦口读后感合计(12)
2022-08-21 来源:百合文库
完全不同的境遇,却被曲解为“同是天涯沦落人”。对乐天,是斗争之败,会有重来之时;对琵琶女,是命运之悲,但远离繁靡之地岂不是解脱?虽是无奈,但谁又能说那商贾就一定“重利轻别离”呢?或许在远方的他也在思念妻子,可是谁又知道呢?说他的不是,可能是那女子的牢骚,或许是乐天的揣度吧。
紫陌红尘扬紫薇,本是无情却有缘。谁知偶得《琵琶行》,引来千古误感叹!
《琵琶行》的读后感1
琵琶行,江水清,茫茫江月浸江心。一弦一声皆似血,一言难道无世情。莫问妾断肠,请君试看泪衣裳。莫道当年话,当年欢乐成追忆。
弦声细细如水长,似如深闺花台上。少女心事一了然,西厢门外有萧郎,续续弹,续续弹,流年似水光似川。纵然红绡不知数,菊花已凋谢,一切皆枉然。双指踌躇不能弹,两臂欲战战。
太守停杯客惘然。琵琶弦声由心生,心弦既断无声响。
曲未罢,人生苦路何漫长。风雨如磐压弱女,银篦碎,罗裙污,阿姨死,弟边戍。昔日琶琶女,今朝商人妇。
春镜里,添秋霜,多情女子薄情郎。一生又此过一生复何求。皆言我为琵琶生,一曲琵琶叙平生。
《琵琶行》的读后感2
《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时白居易四十五岁,任江州司马。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的“反侧”之心。
这时白居易挺身而出,坚决主张讨贼,认为否则国将不国。白居易这种主张本来是对的,但因为他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分。再加上有人给他罗织罪名,于是贬之为江州司马。
江州的州治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听起来也像是不错,但实际上在中唐时期这个职位是专门安置“犯罪”官员的,是变相发配到某地去接受监督看管的。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其多。
紫陌红尘扬紫薇,本是无情却有缘。谁知偶得《琵琶行》,引来千古误感叹!
《琵琶行》的读后感1
琵琶行,江水清,茫茫江月浸江心。一弦一声皆似血,一言难道无世情。莫问妾断肠,请君试看泪衣裳。莫道当年话,当年欢乐成追忆。
弦声细细如水长,似如深闺花台上。少女心事一了然,西厢门外有萧郎,续续弹,续续弹,流年似水光似川。纵然红绡不知数,菊花已凋谢,一切皆枉然。双指踌躇不能弹,两臂欲战战。
太守停杯客惘然。琵琶弦声由心生,心弦既断无声响。
曲未罢,人生苦路何漫长。风雨如磐压弱女,银篦碎,罗裙污,阿姨死,弟边戍。昔日琶琶女,今朝商人妇。
春镜里,添秋霜,多情女子薄情郎。一生又此过一生复何求。皆言我为琵琶生,一曲琵琶叙平生。
《琵琶行》的读后感2
《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时白居易四十五岁,任江州司马。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的“反侧”之心。
这时白居易挺身而出,坚决主张讨贼,认为否则国将不国。白居易这种主张本来是对的,但因为他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分。再加上有人给他罗织罪名,于是贬之为江州司马。
江州的州治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听起来也像是不错,但实际上在中唐时期这个职位是专门安置“犯罪”官员的,是变相发配到某地去接受监督看管的。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