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君主论读后感1500字聚集(2)
2022-08-21 来源:百合文库
记得很小的时候,在爸爸给我买的4本一套的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中,第一次认识了马基雅维利这个名字。书中是这样介绍他的:既被恩格斯称赞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又长期被人误解,蒙受恶名,甚至有人称他为“罪恶的导师”.....
我是一向对这种比较有争议的人物感兴趣的,从韩非子、曹操到罗博斯庇尔、圣鞠斯特和拿破仑。这是因为,我觉得,这些人充满争议的原由是因为所谓彼时社会或者正统思想与其思想或作法的不兼容,而往往后世对他们的历史作用却持肯定看法,可以看出:这些人,总是出身在不合适宜的时代,被压制和不被理解。但他们的锋芒是掩饰不住的。他们的思想,既符合历史的大潮,又恰恰天才的预言出未来的历史走向。当然,我也无意为他们辩护,因为世界上没有十足完美的人。我们要做的,只是在宏观的历史中客观的评价其历史作用。
马基雅维利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意大利四分五裂之际,以一个历史理论家的身份提出了政治学的现实内容。虽然他不是首创者,早他1900年前的雅典人色诺芬在他那本《居鲁士的教育》中,通过居鲁士的父王和其对话中就揭示了完美的君主应该知道如何完美的伪装自己,从而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而作为这一理论的延伸,从《君主论》中第十五章至第二十一章中马氏就以此提出自己的政治见解:没有绝对的善与恶。善是形式,是一般情况下的伪装。恶是实质,但这个恶,却是有别于道德伦理上的恶的。因为完美的君主行恶的目的是为了国家的发展,亚里士多德就认为:道德是个人的善,而政治是大众的善。那么为了大众的利益,君主就必然舍弃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采取“恶”行确是相对的,也确是避免危害国家的一种特殊手段。
亚里士多德说过:人是社会动物。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又能从《君主论》中学习到什么呢?马氏在文中告诉我们,现实中的人们和理想往往相反:骗子小偷背叛者充斥着整个社会。当传统的伦理道德已经不适用于现世的某种准则,那么我们有必要恪守传统的道德而拒绝面对残酷的现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