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大地的亲人读后感汇编(2)

2022-08-21 来源:百合文库

之所以看这本书,和我的出身以及我一直关注和关心生我、养我的农村有着莫大的关系。在看过微信朋友圈对这本书的推介之后,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于是不顾自我的金融危机,毅然买下。
作者黄灯和丈夫都是从农村走出,通过学业留在城市,已然改变自我命运的70后大学生,但因为骨子里有着深深地对家庭、对故乡的热忱和责任,作者和丈夫有着明显的焦灼感,文字间流露无疑;又因为自我能力的有限和社会大背景下的转折,作者无法改变亲人的命运,由此生出的无力、愧疚和自责,使我对这两位学者有着深深地崇敬。
作者描述的是湖北、湖南的三个乡村三代人共十多位人物的命运,有详细的叙述,也有简略的一笔带过,通过个案使我们窥见整个国家农村人的生存危机。
经济危机或许就是冬天万物必然枯寂的自然规律,最为严峻,也最为沉重。不可否认,国家在极力的遏制贫富差距,但现实情况也在那里。第一代农民工(以70后,60后为主)的年收入大约在4—5万元人民币,情况好些可以达到6—7万。这批人的主要工作大都是在城市做建筑工,即纯苦力劳动。单不必说人生而劳动这一基本定理,也不必说工作的体面程度,只是从收入的相对低位和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就能看到这一代农民工的压迫感。当我们紧随时代潮流消费,自身能力却追随不上实际消费水平的时候,给与60后的往往是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结婚彩礼的飙升,楼价的逐渐提高,社会对男方经济要求的提高,而传统的父辈在面对信守的人家怎样咱们也要怎样时就不仅仅是焦灼和无力那样从容。第一代农民工没有其他技能,而传统的种田被机械化取代,无法获取利益,生存愈发艰难。
这一代人,上有老,下有小,处处有花销,而自身所具有的经济能力又十分有限;最为严重的是,他们逐渐老去,而压力却没有消失。
当农村没有了农村的样子,或许并不意味着农村的死去,而是转折中的不伦不类。新生代农民工(以80后,90后为主)已经不肯再在土地上谋取利益,从他们可以拥有外出打工的年龄开始,他们就出去了。接触的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而是灯红酒绿、穿着时髦的城市环境。他们不希望再回去,也不满足当下的沉重工作环境,他们渴望体面的岗位。但是,貌似并没有。他们是比父辈更痛苦的一代。他们知道好的环境代表拥有着什么,但不论如何发力却始终不得。相对父辈,他们的经济能力有了很大层次的提高,但,他们的消费水平却也是父辈的几倍。尤其是对孩子的付出和对基本生活的支出,基本使他们筋疲力尽。而工作的不稳定和薪资的单薄,生活的压力,使他们倍感窒息。仿佛一步一步的在泥泞中前行,不知道什么时候前方的路稍微平坦一些,但肯定有更泥泞的地方,也就是父母的老去和孩子的长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