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900字读后感合集(12)
2022-08-20 来源:百合文库
读《庄子》有感
在庄子的《至乐篇》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鲁国国君一次遇到了很大一只海鸟,这个国君十分欣喜,就给那只鸟听他们国家最好听的音乐,喂那只鸟他们国家的好酒好肉,每天就这样用最好的东西供奉那只海鸟,但那只海鸟不吃一口肉,不喝一口酒,郁郁寡欢,三天就死了。
无疑,那个国君给了那只鸟在他看来最好的东西,是想让那只鸟快乐,过得更好一点,但偏偏事得其反。这又是为什么呢?庄子是这样总结的:这是以人养养鸟,而不是以鸟养养鸟。就是说这个国君只是按照他所认为好的方式来对待那只鸟,而不是站在鸟的角度上考虑鸟是否接受这种方式。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生活中也是有很多的:譬如说,现在有很多家长是这样在养育孩子的`:他们要求孩子3岁跳舞,4岁学琴,5岁奕棋,这样到了6岁小学时,才有可能比得上其他孩子。但这样还不够,上了小学后,他们的孩子要必须比别人多上一个补习班,多学一些东西,他们认为这样他们的孩子才能在竞争中占优势地位,长大后才能立足于社会,才会有所作为。这种养育方法和前面鲁国国君以酒肉养海鸟的方法是何其类似啊!这些家长只是站在一个成人的立场去看待怎样对孩子才是好的这个问题的,却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想法,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
这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的做法,有可能会导致坏的结果。在《庄子》的《应帝王》里有这样一篇:就是说在相隔很远的南北海之地,有两个帝王,分别叫疏和忽,他们总是在中间之地相会,那个中间之地的帝王叫混沌,混沌也就是一个大肉球,没有五官的意思,混沌总是很好地招待他们。有一次,这个疏和忽啊,就商量给混沌凿上七窍,这样混沌便可以和他们一样享受到人间的至乐了,于是他们就用了七日给混沌凿出了七窍,但是,“七日七窍成,而混沌死”。于丹在讲《庄子心得》的时候是这样解释这个寓言的:她说混沌之所以会活着,正是因为他的“混沌”之态,他可以去综观天地,但是七窍被凿开后,他也就远离了他生命的本体。之前,我所讲的那些家长教育孩子的做法,就是按照社会的标准,给他们的孩子凿上一窍又一窍,最后,七窍成,那些孩子也许会成为他们父母所期望看到的,也就是所谓的精英,但是他们却离那最宝贵的赤子之心,“混沌”之态越来越远。
在庄子的《至乐篇》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鲁国国君一次遇到了很大一只海鸟,这个国君十分欣喜,就给那只鸟听他们国家最好听的音乐,喂那只鸟他们国家的好酒好肉,每天就这样用最好的东西供奉那只海鸟,但那只海鸟不吃一口肉,不喝一口酒,郁郁寡欢,三天就死了。
无疑,那个国君给了那只鸟在他看来最好的东西,是想让那只鸟快乐,过得更好一点,但偏偏事得其反。这又是为什么呢?庄子是这样总结的:这是以人养养鸟,而不是以鸟养养鸟。就是说这个国君只是按照他所认为好的方式来对待那只鸟,而不是站在鸟的角度上考虑鸟是否接受这种方式。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生活中也是有很多的:譬如说,现在有很多家长是这样在养育孩子的`:他们要求孩子3岁跳舞,4岁学琴,5岁奕棋,这样到了6岁小学时,才有可能比得上其他孩子。但这样还不够,上了小学后,他们的孩子要必须比别人多上一个补习班,多学一些东西,他们认为这样他们的孩子才能在竞争中占优势地位,长大后才能立足于社会,才会有所作为。这种养育方法和前面鲁国国君以酒肉养海鸟的方法是何其类似啊!这些家长只是站在一个成人的立场去看待怎样对孩子才是好的这个问题的,却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想法,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
这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的做法,有可能会导致坏的结果。在《庄子》的《应帝王》里有这样一篇:就是说在相隔很远的南北海之地,有两个帝王,分别叫疏和忽,他们总是在中间之地相会,那个中间之地的帝王叫混沌,混沌也就是一个大肉球,没有五官的意思,混沌总是很好地招待他们。有一次,这个疏和忽啊,就商量给混沌凿上七窍,这样混沌便可以和他们一样享受到人间的至乐了,于是他们就用了七日给混沌凿出了七窍,但是,“七日七窍成,而混沌死”。于丹在讲《庄子心得》的时候是这样解释这个寓言的:她说混沌之所以会活着,正是因为他的“混沌”之态,他可以去综观天地,但是七窍被凿开后,他也就远离了他生命的本体。之前,我所讲的那些家长教育孩子的做法,就是按照社会的标准,给他们的孩子凿上一窍又一窍,最后,七窍成,那些孩子也许会成为他们父母所期望看到的,也就是所谓的精英,但是他们却离那最宝贵的赤子之心,“混沌”之态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