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史读后感汇聚(14)
2022-08-20 来源:百合文库
从人物关系上来说,是曾国藩创建了湘军,胡、左、彭都出自于湘军,多少得到过曾国藩的提携和推荐,后来才逐渐自立门户,而李鸿章更是在曾国藩家当过幕僚,算是曾的学生。
曾国藩最后做到封疆大臣中的最高级直隶总督,封一等毅勇侯,可以说位极人臣,而李鸿章、左宗棠后来也不过是一等伯爵,可见曾的江湖地位,当然从跟皇室的关系上可能李鸿章更进一步,这也主要是两人的为人处事方式不同。顺便回顾一下,古代公侯伯子男五级爵位的划分,也就是说在除了清满族只给自己皇室宗亲保留的王公级别的爵位外,曾国藩在对汉人始终有防备心和小气吝啬的大清朝已经做到了当官的极致。
回到本书,作者非常详尽的讲述了曾国藩的生平、品行、思想、一生的主要功绩以及自始至终的志向和心路历程,曾国藩可以说做到了立功立德立言的几近完人,我觉得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首先,曾国藩不是那种天赋异禀从小就开挂的人,而是一个光秀才就考了七次才考上的普通青年,所以作者在文中也多次提到曾国藩资质平平,很多成功是以拙笨坚守取胜。这给人以欲扬先抑的感觉,试想一下,单是这份考了六次不中后还没有崩溃的执着与坚韧就不是凡人能比,尤其还能在第六次不中后痛定思痛,深刻反思总结自己之前不足的这份越挫越勇的强大内心,并且真的就找到了成功的要诀,打通了任督二脉,第七次终于得中,并且在次年就接连中了举人,可见他不但不笨拙,而是本来就是一个天性坚守,耐得心烦的人,这在他后来的领军过程的成功中也能体现出来。
然后,进京官后,曾国藩发现了自己在大城市的不足,在学识上的浅薄和品行上的鄙陋,于是立志做圣人,以圣贤的标准要求自己,而且后来真的就成为了儒家理学大家,实在令人佩服。据说他甚至还是毛爷爷的精神偶像,毕竟都是湖南人。
曾国藩平生严于律己,很多方面都做的不错,他培养和提携了很多人才,也算是为国家做了很多的贡献。他的格局很大,不太关注私利,不过也并非那种“众人皆醉我独醒”式的清官和高洁之士,而是既能入世也能出世,毕竟活在晚清那种昏庸混乱的朝代,想出淤泥而不染也是不可能的,也只有放松一些细节,才有机会做自己本心想做的利国利民的事情。
曾国藩最后做到封疆大臣中的最高级直隶总督,封一等毅勇侯,可以说位极人臣,而李鸿章、左宗棠后来也不过是一等伯爵,可见曾的江湖地位,当然从跟皇室的关系上可能李鸿章更进一步,这也主要是两人的为人处事方式不同。顺便回顾一下,古代公侯伯子男五级爵位的划分,也就是说在除了清满族只给自己皇室宗亲保留的王公级别的爵位外,曾国藩在对汉人始终有防备心和小气吝啬的大清朝已经做到了当官的极致。
回到本书,作者非常详尽的讲述了曾国藩的生平、品行、思想、一生的主要功绩以及自始至终的志向和心路历程,曾国藩可以说做到了立功立德立言的几近完人,我觉得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首先,曾国藩不是那种天赋异禀从小就开挂的人,而是一个光秀才就考了七次才考上的普通青年,所以作者在文中也多次提到曾国藩资质平平,很多成功是以拙笨坚守取胜。这给人以欲扬先抑的感觉,试想一下,单是这份考了六次不中后还没有崩溃的执着与坚韧就不是凡人能比,尤其还能在第六次不中后痛定思痛,深刻反思总结自己之前不足的这份越挫越勇的强大内心,并且真的就找到了成功的要诀,打通了任督二脉,第七次终于得中,并且在次年就接连中了举人,可见他不但不笨拙,而是本来就是一个天性坚守,耐得心烦的人,这在他后来的领军过程的成功中也能体现出来。
然后,进京官后,曾国藩发现了自己在大城市的不足,在学识上的浅薄和品行上的鄙陋,于是立志做圣人,以圣贤的标准要求自己,而且后来真的就成为了儒家理学大家,实在令人佩服。据说他甚至还是毛爷爷的精神偶像,毕竟都是湖南人。
曾国藩平生严于律己,很多方面都做的不错,他培养和提携了很多人才,也算是为国家做了很多的贡献。他的格局很大,不太关注私利,不过也并非那种“众人皆醉我独醒”式的清官和高洁之士,而是既能入世也能出世,毕竟活在晚清那种昏庸混乱的朝代,想出淤泥而不染也是不可能的,也只有放松一些细节,才有机会做自己本心想做的利国利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