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方山子传读后感集合(10)
2022-08-20 来源:百合文库
B、 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 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作者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D、 这篇文章虽称作“传”,实际上只是粗线条地勾勒了陈慥生活中的几个断面。作为人物传记,其写法同欧阳修的《六一居士传》如出一辙。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4分)
(2)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3分)
(3)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3分)
答案:
4、A(A“以”均作介词:凭借。B ① 代词 他 ②兼词 在那里 C ①介词 在②介词 给 D①代词 他②副词表反问 难道)
5、B (①③是描述他的“侠”)
6、C(A句陈述“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错误;B句陈述“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错误,因为他壮年时“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D句“如出一辙”理解有误,本文是人物传记,而欧阳修的《六一居士传》名为“传”,实际上是一篇蕴议论于抒情的散文。二者写法明显不同。)
7、⑴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为什么会住在这里呢?”(采分点:“谪”、“适” 、句式各1分,句意通顺1分。)
⑵于是, 他就在马上跟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采分点:“马上”、 “谓”各1分,语句通顺1分。)
⑶ (他)都放弃不要了,偏偏要来到这荒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这样的吗?或这难道是因为他一无所得才这样的吗?(采分点:“穷”、“然”、反问语气各1分。)
C、 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作者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D、 这篇文章虽称作“传”,实际上只是粗线条地勾勒了陈慥生活中的几个断面。作为人物传记,其写法同欧阳修的《六一居士传》如出一辙。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4分)
(2)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3分)
(3)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3分)
答案:
4、A(A“以”均作介词:凭借。B ① 代词 他 ②兼词 在那里 C ①介词 在②介词 给 D①代词 他②副词表反问 难道)
5、B (①③是描述他的“侠”)
6、C(A句陈述“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错误;B句陈述“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错误,因为他壮年时“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D句“如出一辙”理解有误,本文是人物传记,而欧阳修的《六一居士传》名为“传”,实际上是一篇蕴议论于抒情的散文。二者写法明显不同。)
7、⑴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为什么会住在这里呢?”(采分点:“谪”、“适” 、句式各1分,句意通顺1分。)
⑵于是, 他就在马上跟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采分点:“马上”、 “谓”各1分,语句通顺1分。)
⑶ (他)都放弃不要了,偏偏要来到这荒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这样的吗?或这难道是因为他一无所得才这样的吗?(采分点:“穷”、“然”、反问语气各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