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画可临帖的读后感摘录(20)
2022-08-20 来源:百合文库
“辶”如崩浪雷奔;(书法课上,小林老师讲到此,选了《兰亭序》中的“九”字,并且配了那卷起之惊涛骇浪的图片,我觉得更合适)
截取了《兰亭序》中的前四个字,以上的七个笔画在这四个字中基本都能找到,让我们好好看看这里面的“高峰坠石”“万岁枯藤”“陆断犀象”“崩浪雷奔”吧!
笔阵图不仅仅在说形象,里面还包含了速度、质感、气势……卫夫人教给王羲之的不是技巧而是感觉,而“感觉的丰富,是审美的开始”!
毫不夸张的说,在小林老师第一次的书法课上讲到这些比喻时,真的让我心潮澎湃!我那么喜欢旅游,为的是什么,就因为在旅途中,我真的看到过那沉重的高峰坠石、无比开阔的千里阵云,在原始森林中也真的看到过那坚韧的万岁枯藤!没有感受过那强烈的自然之美、自然之力量,又怎能深切体会这些比喻?
而“永字八法”也是在教初学者如何书写这些基本笔画,且很明显是在《笔阵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这个则完全是技法和动作上的比喻了:
“永字八法”把“永”这个字,依照书写先后分为八个元素:
“侧”(点),
“勒”(横平),
“努”(竖),
“擢”(钩),
“策”(仰横),
“掠”(长撇),
“啄”(短撇),
“磔”(捺)。
我不知道当年的孩子在被传授“永字八法”的时候是什么感受,反正在我看来,孩子相较于成人,动作协调能力是要差一些的,用这么复杂的动作来形容每个笔画,让孩子理解得多费劲呢?相比之下,难道不是对自然的感受更为重要吗?书圣之所以能成为书圣,一定得益于卫夫人当年为他在心中打开了无比开阔的气象!
就象蒋勋所说:“笔阵图更看重在线条联结通向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感觉,更侧重美学教育,而‘永字八法’则是侧重在技巧和形式上!……‘审美’必须是跟自己生命息息相关的活动,失去了回归自身的感受,艺术与美都只是徒具形式而已。”
截取了《兰亭序》中的前四个字,以上的七个笔画在这四个字中基本都能找到,让我们好好看看这里面的“高峰坠石”“万岁枯藤”“陆断犀象”“崩浪雷奔”吧!
笔阵图不仅仅在说形象,里面还包含了速度、质感、气势……卫夫人教给王羲之的不是技巧而是感觉,而“感觉的丰富,是审美的开始”!
毫不夸张的说,在小林老师第一次的书法课上讲到这些比喻时,真的让我心潮澎湃!我那么喜欢旅游,为的是什么,就因为在旅途中,我真的看到过那沉重的高峰坠石、无比开阔的千里阵云,在原始森林中也真的看到过那坚韧的万岁枯藤!没有感受过那强烈的自然之美、自然之力量,又怎能深切体会这些比喻?
而“永字八法”也是在教初学者如何书写这些基本笔画,且很明显是在《笔阵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这个则完全是技法和动作上的比喻了:
“永字八法”把“永”这个字,依照书写先后分为八个元素:
“侧”(点),
“勒”(横平),
“努”(竖),
“擢”(钩),
“策”(仰横),
“掠”(长撇),
“啄”(短撇),
“磔”(捺)。
我不知道当年的孩子在被传授“永字八法”的时候是什么感受,反正在我看来,孩子相较于成人,动作协调能力是要差一些的,用这么复杂的动作来形容每个笔画,让孩子理解得多费劲呢?相比之下,难道不是对自然的感受更为重要吗?书圣之所以能成为书圣,一定得益于卫夫人当年为他在心中打开了无比开阔的气象!
就象蒋勋所说:“笔阵图更看重在线条联结通向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感觉,更侧重美学教育,而‘永字八法’则是侧重在技巧和形式上!……‘审美’必须是跟自己生命息息相关的活动,失去了回归自身的感受,艺术与美都只是徒具形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