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画可临帖的读后感摘录(16)
2022-08-20 来源:百合文库
如今,很少提笔练字,偶尔在奶奶所念的经文上写祈福的话,诸如“供奉三官大帝保佑……”之类。民间敬重汉字,写过字的纸都要在“惜字亭”中焚烧——听上去,像个古老的传说。我常常想“见字如面”这么美好的词在往后的岁月里会不会消逝?互联网时代,快捷的电脑打字取代书写,“无纸化”浪潮之后,再有灵性的水墨汉字也要叹息。
篇八: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最近读了著名学者蒋勋写的《汉字书法之美》,非常喜欢,留一点阅读感想吧!
声音与图像
这世界上保留下的象形文字非常少,汉字就是其中之一。以往学者们一直以为带有很多图案的古埃及文也是象形文字,后来因“罗塞塔石碑”(上面对照刻下了古希腊文、柯普特文、古埃及文)的出土,才发现原来古埃及文中的那些图案还是在表音,也不是象形文字。
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文字大都是声音的记录,而汉字却是形象的记录,这就使得中国人一直以来的思维必然与其它使用拼音文字的民族思维方式不同,使用象形文字应该使人的抽象思维能力更强。因西方文化从声音出发思考问题,声音对于其文化来说非常重要,所以西方人重视朗读、重视表达。
同一时间发展出来的汉字文学《诗经》却恰巧相反——寓繁于简,简单几个对仗工整、音韵齐整的句子,就把复杂的时间空间变成一种“领悟”。
汉字文学似乎更适合“领悟”而不是“说明”。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仅仅十六个字,时间的逝去,空间的改变,人事情感的沧桑,景物的变更,心事的喟叹,一一都在整齐精简的排比中,文字的格律性本身变成一种强固的美学。”
我有一种模糊的感觉,正是因为上述原因才使得西方的音乐特别强调完整的逻辑性,而中国的古乐则截然不同,就好象是要从山中抓住一缕柔风、水中拮取一片波光,连音乐都象图画以及文字(简化的图画)一样处处有着“留白”,让人去领悟去想象……也就是说,中国的音乐也好,文字也好,图画也好,其基本的气息都是清淡而跳跃的,也许其表达并不连贯,但却非常适合去细细体会,受者的感觉越细腻,感受到的层次就越丰富。
篇八: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最近读了著名学者蒋勋写的《汉字书法之美》,非常喜欢,留一点阅读感想吧!
声音与图像
这世界上保留下的象形文字非常少,汉字就是其中之一。以往学者们一直以为带有很多图案的古埃及文也是象形文字,后来因“罗塞塔石碑”(上面对照刻下了古希腊文、柯普特文、古埃及文)的出土,才发现原来古埃及文中的那些图案还是在表音,也不是象形文字。
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文字大都是声音的记录,而汉字却是形象的记录,这就使得中国人一直以来的思维必然与其它使用拼音文字的民族思维方式不同,使用象形文字应该使人的抽象思维能力更强。因西方文化从声音出发思考问题,声音对于其文化来说非常重要,所以西方人重视朗读、重视表达。
同一时间发展出来的汉字文学《诗经》却恰巧相反——寓繁于简,简单几个对仗工整、音韵齐整的句子,就把复杂的时间空间变成一种“领悟”。
汉字文学似乎更适合“领悟”而不是“说明”。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仅仅十六个字,时间的逝去,空间的改变,人事情感的沧桑,景物的变更,心事的喟叹,一一都在整齐精简的排比中,文字的格律性本身变成一种强固的美学。”
我有一种模糊的感觉,正是因为上述原因才使得西方的音乐特别强调完整的逻辑性,而中国的古乐则截然不同,就好象是要从山中抓住一缕柔风、水中拮取一片波光,连音乐都象图画以及文字(简化的图画)一样处处有着“留白”,让人去领悟去想象……也就是说,中国的音乐也好,文字也好,图画也好,其基本的气息都是清淡而跳跃的,也许其表达并不连贯,但却非常适合去细细体会,受者的感觉越细腻,感受到的层次就越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