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渡的读后感350字精练(2)
2022-08-20 来源:百合文库
那时,我还在初三,中考前最紧张的时刻。
那篇文章正如长夜中的闪电,一下就劈进了我的心灵,从此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随着梁先生让每一字都能入木三分的文笔,我仿佛看见了辛弃疾痛痛快快打过几次仗杀过几次人的场景;看见辛弃疾厉兵秣马,整饬政务军务的场景;看见辛弃疾空负一腔热血报国无门,只能对古秦淮河痛拍栏杆的场景。在我看了梁先生的文集之后,又多了李清照带着前半生所藏的金石四处漂泊如浮萍的场景,岳飞笔走龙蛇写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的场景,毛泽东在窑洞里挑着油灯着文的场景,周恩来的骨灰默默洒向大海的场景……当我在脑海中幻化这些画面时,即使我是被辛弃疾痛拍的那条栏杆,是随李清照流亡的婢女,是毛泽东窑洞里为他着文而照明的油灯,即使岳飞饱蘸的浓墨在写前后《出师表》时甩我一身,我也愿意,只为跟随着梁先生梦回那些如金子般沉淀在历史长河中的岁月。
季羡林在序中评梁衡为“经营派”。从季老的字里行间看得出他对梁先生的提携。季老说:“一般都认为,写人物能写到形似,已属不易,而能写到神似者则不啻为上乘。可是梁衡却不以神似为满足,他追求一种更高的水平。”我想,能得到季老像这样的评价确实很不容易,也许这样永远追求更高水平的经营就是梁先生的文字震撼我的原因。这是松散派的文章所不能及的境界。这也是梁先生异常执着的追求的"境界。我更喜欢的是梁先生后期的文章。如梁先生自己所说,他后期的散文“侧重写理性,写政治历史、人生社会,重在挖掘人物的思想和人格。”他挖掘的太好了,每一笔都像一把铲子,能够准确的铲在存放历史文化的无价宝藏的洞口。我们不仅身临其境,还能与书中的人物同喜同悲。毕竟文字的真正作用不是显示自己的美丽,而是去结合思想的魅力。思想是它们的闪光点,优美言辞锦上添花,这才是我心中的好文章应有的样子。
阅读向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们需要通过阅读来找回流淌在炎黄子孙的血脉中的沉重感,那是无数先人用生命一点一点的积攒的文化底蕴,自然沉重。读梁先生的文章,让我第一次如此清晰的感受到这灵魂的重量。有时,我会有要落泪的冲动。梁先生所写的人物大多具有悲剧色彩,这可能是原因之一。但是为什么我在读史实时不泫然欲泣呢?多少有赖于梁先生“经营派”的特性。季老说,经营派讲究“谋篇布局,炼字铸句”。就像钢铁必须经炼铸才能成为举世无双的宝剑一样,梁先生炼过的字、铸过的句子,就化成了一把剑,直指灵魂深处最柔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