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管教书籍读后感汇聚(26)
2022-08-20 来源:百合文库
通过这本书,使我在与孩子们的相处过程中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我要学会用正确的,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快乐环境中健康成长!作为平凡人家的父母,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们没有那么多平台和资源,但该陪伴时,绝不偷懒;该引领时,绝不推责;该奋力一举时,绝不错失机会。告诉普通人家的孩子: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是公平的,学习也从来不是轻松的,你想要得到更多尊重,创造更多价值,获得更多自由,就要在一路跋涉中,走向更高平台,碰撞更大自我。
《论语》读书笔记1
《论语》既是通俗的,也是典雅的。常读常新。
揽《论语》全貌,我们不难发现夫子是那样的可亲可敬,童真的烂漫和深刻的哲思天成一体,坚毅的性格与随和的态度共伴一生,嬉笑怒骂无不真挚自然。
《论语﹒八佾篇》所载: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已,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这段话大致的意思是,“仪地的一个官员想见夫子,他说,凡大德之人来到此地,我还从来没有未见到的。学生就把这个官员引见给夫子,官员出来后说,你们这些弟子啊,何必整天哭丧着脸,天下遗失道统已经很久了,夫子是上天派来向世人敲响警钟的!”
当年的夫子和我们当下一样,都处在社会的大转型时期,面对“礼崩乐坏”时局,大家都在痛心扼腕。但以一己之力向时代发出呐喊,惟夫子一人。
我常为《论语》开篇三问而击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初读此文,颇有疑。问自己,学习怎么能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呢?干巴巴的书本啃到何时?朋友来了好好招待,噢,还说的过去吧……如果别人不了解、不理解甚至误解了我的良苦用心,我还要当做没事人一样,这可能吗?
重读这段话,甘似饴。原来,在古代“学”和“习”是两种功课,古人称理论知识的受教掌握为“学”,生活实践的训练体验为“习”,二者缺一不可,不仅学得理论,更要反复练习运用于实践,“习”的古义是鸟的羽毛,当鸟儿学会飞翔,自由遨游在天空,那是一种怎样的快乐啊?
《论语》读书笔记1
《论语》既是通俗的,也是典雅的。常读常新。
揽《论语》全貌,我们不难发现夫子是那样的可亲可敬,童真的烂漫和深刻的哲思天成一体,坚毅的性格与随和的态度共伴一生,嬉笑怒骂无不真挚自然。
《论语﹒八佾篇》所载: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已,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这段话大致的意思是,“仪地的一个官员想见夫子,他说,凡大德之人来到此地,我还从来没有未见到的。学生就把这个官员引见给夫子,官员出来后说,你们这些弟子啊,何必整天哭丧着脸,天下遗失道统已经很久了,夫子是上天派来向世人敲响警钟的!”
当年的夫子和我们当下一样,都处在社会的大转型时期,面对“礼崩乐坏”时局,大家都在痛心扼腕。但以一己之力向时代发出呐喊,惟夫子一人。
我常为《论语》开篇三问而击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初读此文,颇有疑。问自己,学习怎么能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呢?干巴巴的书本啃到何时?朋友来了好好招待,噢,还说的过去吧……如果别人不了解、不理解甚至误解了我的良苦用心,我还要当做没事人一样,这可能吗?
重读这段话,甘似饴。原来,在古代“学”和“习”是两种功课,古人称理论知识的受教掌握为“学”,生活实践的训练体验为“习”,二者缺一不可,不仅学得理论,更要反复练习运用于实践,“习”的古义是鸟的羽毛,当鸟儿学会飞翔,自由遨游在天空,那是一种怎样的快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