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一章读后感范文锦集(10)
2022-08-20 来源:百合文库
《论语》是孔子智慧凝成的结晶,在中国教育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论语的开场白。意思是:孔子说:“学习而且经常温习,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好朋友从远方来了,不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吗?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道德高尚的人吗?我明白了孔子在学习中,很注重温习,也就是把学到的知识巩固起来。我在学习中,不应该学过就忘记了,也要向孔子学习,注重温习,这样知识才能巩固起来。同学不理解我,我也不生气,也不和同学争吵,这样我才是一个受欢迎的好学生。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孔子说:“学生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要尊敬兄长,做事小心而诚实,对人要有爱心,亲近有道德的人,做完这些后如果还有空闲,就用来学习吧。”这句话对我的影响很大。我要好好学习,听父母的话,这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敬。在外面要尊敬师长,对人有礼貌。做任何事情要诚实守信,对人要有爱心,要亲近有道德的人。还有空闲,不应该沉迷电脑游戏,就用来看书学习。
《论语》不仅使我们拥有更加丰富的知识,还教会了我们学习,做人。《论语》这本书,为我们打开学习国学经典文化的大门。
论语 第一章 读后感1
《论语·里仁》凡二十六章,主要讲孔子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如何成仁的。
第一章、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仁是儒家世界的根本,以仁为本是儒家的价值选择,尽管孔子之后的儒家提出了性、道、理等诸多概念,然而仁之主体不变,也就是说仁是人之所为人的本质所在,也是天、地、人三才之本性。《中庸》说:“仁者,人也”;孟子说:“仁也者,人也”。东汉刘熙的《释名》说:“人,仁也;仁,生物也。”结合《周易》之“天之大德曰生”来理解,仁不仅仅是人的全德,而是结合、吸纳了日月、天地阴阳的之灵气,故有人为万物之灵、民胞物与之说。明代张信民的《印证稿》也证明了我这样的体悟。张信民说“惟于《易传》发明最著、最精切,曰:‘天之大德曰生’,又曰:‘元,善之长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仁,盖在天之大德曰生。而人禀此生理曰仁。故人之原出于天。而与天之大德同量同体也”。按照阴阳家《雪心赋》的说法:“孤阳不生,独阴不长”。仁应该是天地和合的精气,人得其全,才有人性,故孟子道性善。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孔子说:“学生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要尊敬兄长,做事小心而诚实,对人要有爱心,亲近有道德的人,做完这些后如果还有空闲,就用来学习吧。”这句话对我的影响很大。我要好好学习,听父母的话,这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敬。在外面要尊敬师长,对人有礼貌。做任何事情要诚实守信,对人要有爱心,要亲近有道德的人。还有空闲,不应该沉迷电脑游戏,就用来看书学习。
《论语》不仅使我们拥有更加丰富的知识,还教会了我们学习,做人。《论语》这本书,为我们打开学习国学经典文化的大门。
论语 第一章 读后感1
《论语·里仁》凡二十六章,主要讲孔子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如何成仁的。
第一章、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仁是儒家世界的根本,以仁为本是儒家的价值选择,尽管孔子之后的儒家提出了性、道、理等诸多概念,然而仁之主体不变,也就是说仁是人之所为人的本质所在,也是天、地、人三才之本性。《中庸》说:“仁者,人也”;孟子说:“仁也者,人也”。东汉刘熙的《释名》说:“人,仁也;仁,生物也。”结合《周易》之“天之大德曰生”来理解,仁不仅仅是人的全德,而是结合、吸纳了日月、天地阴阳的之灵气,故有人为万物之灵、民胞物与之说。明代张信民的《印证稿》也证明了我这样的体悟。张信民说“惟于《易传》发明最著、最精切,曰:‘天之大德曰生’,又曰:‘元,善之长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仁,盖在天之大德曰生。而人禀此生理曰仁。故人之原出于天。而与天之大德同量同体也”。按照阴阳家《雪心赋》的说法:“孤阳不生,独阴不长”。仁应该是天地和合的精气,人得其全,才有人性,故孟子道性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