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读后感500个字总汇(14)
2022-08-20 来源:百合文库
八十多年过去了,秋收起义的号角似乎还盘旋在中华大地的上空。那场转折,是不容易的,任谁也知道,它又是伟大的。在中国的革命道路乃至中国的发展历史之路上,都是无可抹杀的伟大的转折!
有关秋收起义观后感2
南昌起义时,部队沿用了“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而秋收起义时,中国共产党则有了第一支打出自己旗号的武装部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并诞生了我军第一面军旗。
秋收起义余部通过著名的“三湾改编”——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部队由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实行民主制度、官兵平等,党对部队领导的制度得以确立,新型人民部队的建设由此发端。
这个制度也是此前中国历史上所没有的新制度。
更为重要的是,这次起义虽然在初期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但在起义遭到严重挫折后,及时地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把革命的退却和革命的进攻巧妙地结合起来。
正如罗荣桓生前所言,秋收起义是中国革命历史中的一个转折点,它开辟了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这就是向农村进军,依靠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借此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逐渐包围城市并最后夺取城市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走入井冈山,秋收起义部队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秋收起义,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进一步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决心。毛泽东点燃的井冈山之火,照亮了一条与俄国革命以城市为中心完全不同的道路: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人们把它称之为“井冈山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的正确发展方向。
一、书籍简介
《闪闪的红星》是作家李心田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70年。
《闪闪的红星》写的是红军长征北上抗日以后,留在当地的一个红军后代的孩子——潘冬子的艰苦历程和斗争生活。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回忆的方法,围绕潘冬子和汉奸胡汉三的斗争展开叙述。从1934年至新中国诞生前夕,前后共15年,潘冬子由一个淳朴、天真的苏区儿童逐步成长为一个自觉的解放军战士。
有关秋收起义观后感2
南昌起义时,部队沿用了“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而秋收起义时,中国共产党则有了第一支打出自己旗号的武装部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并诞生了我军第一面军旗。
秋收起义余部通过著名的“三湾改编”——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部队由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实行民主制度、官兵平等,党对部队领导的制度得以确立,新型人民部队的建设由此发端。
这个制度也是此前中国历史上所没有的新制度。
更为重要的是,这次起义虽然在初期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但在起义遭到严重挫折后,及时地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把革命的退却和革命的进攻巧妙地结合起来。
正如罗荣桓生前所言,秋收起义是中国革命历史中的一个转折点,它开辟了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这就是向农村进军,依靠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借此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逐渐包围城市并最后夺取城市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走入井冈山,秋收起义部队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秋收起义,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进一步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决心。毛泽东点燃的井冈山之火,照亮了一条与俄国革命以城市为中心完全不同的道路: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人们把它称之为“井冈山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的正确发展方向。
一、书籍简介
《闪闪的红星》是作家李心田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70年。
《闪闪的红星》写的是红军长征北上抗日以后,留在当地的一个红军后代的孩子——潘冬子的艰苦历程和斗争生活。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回忆的方法,围绕潘冬子和汉奸胡汉三的斗争展开叙述。从1934年至新中国诞生前夕,前后共15年,潘冬子由一个淳朴、天真的苏区儿童逐步成长为一个自觉的解放军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