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法则孔夫子读后感汇合(24)
2022-08-20 来源:百合文库
第一次听“君子不器”的说法,是个音乐节目的评委说的。他引用孔子的这句话,在于训诫那位歌者,不要在意于做成一件事情。好像是说,真正的君子是“不成器”或者“不必成为一种器的。这样听起来,好像与儒家向来的口气不太一致。印象里,觉得他们要努力做事情的。而且“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怎么冒出这样一句颓唐的话来?
后来又看到一位当代的思想者写孔子的一些事情。也说到“圣人不仁”,“君子不器”。记得他的理由是,引用了曾点的话,大致说,为人的最高境界是暮春而游,纵酒放歌,挥洒性情,与自然冥合……也就是说要学会享受生活,学会休闲。也许这里面就有了一些道家“任性天然”的意思。
后来知道,曾点就是述圣曾子的父亲。为人放达恣肆,人称“鲁狂”。这让人联想到后来的“魏晋风流”。这种亦颠亦狂的隐士们,也亦儒亦道,也有的学佛任侠。总得来说已经不是“儒者”正宗了。难道这竟是孔子心仪羡慕的状态?这和温文尔雅,一生致力“克己复礼”的孔夫子不太相一致。
以上的两种说法,都让人觉得不太舒服。
孔圣人的`论语挺有意思。大部分时候,只有论点,他自己并没有过多论证。再加上,他又喜欢“皮里春秋”,说什么话点“到”为止,总给人留下足够的想像补充的空间。这也就赞成了后学们的自由和自主。一边好像是经给孔子的话找论据,表明自己不过是代圣人言。一边也就是自己的观点,拉了孔子的话来充当门面。好多时候是“孔子注后人”倒不是“后人注孔子”了。
这样,也不见得就是坏事,我们就在不停的“备注”中,繁衍进步。谁说中国人只懂的尚古,并不创新?我们的创新往往是在复古的题目上,作了新文章。这在外国也得见,比如,说是“文艺复兴”,实际上并不是完全的“复”,而是更多的“兴”。
笔者且也注上一注。
有这个想法,是因为读到《易传》里一句,“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我觉得当然也许是看到了这样一句话,才有了那一句“君子不器”。顺便说一句,他曾读书到“韦编三绝”,你道他看的什么书?传说就这部《易》。我觉得这是孔子的本意。在他看来,君子学,不应学下,当学上。君子不器,实际上说下半句的隐语是“君子乐道”。
后来又看到一位当代的思想者写孔子的一些事情。也说到“圣人不仁”,“君子不器”。记得他的理由是,引用了曾点的话,大致说,为人的最高境界是暮春而游,纵酒放歌,挥洒性情,与自然冥合……也就是说要学会享受生活,学会休闲。也许这里面就有了一些道家“任性天然”的意思。
后来知道,曾点就是述圣曾子的父亲。为人放达恣肆,人称“鲁狂”。这让人联想到后来的“魏晋风流”。这种亦颠亦狂的隐士们,也亦儒亦道,也有的学佛任侠。总得来说已经不是“儒者”正宗了。难道这竟是孔子心仪羡慕的状态?这和温文尔雅,一生致力“克己复礼”的孔夫子不太相一致。
以上的两种说法,都让人觉得不太舒服。
孔圣人的`论语挺有意思。大部分时候,只有论点,他自己并没有过多论证。再加上,他又喜欢“皮里春秋”,说什么话点“到”为止,总给人留下足够的想像补充的空间。这也就赞成了后学们的自由和自主。一边好像是经给孔子的话找论据,表明自己不过是代圣人言。一边也就是自己的观点,拉了孔子的话来充当门面。好多时候是“孔子注后人”倒不是“后人注孔子”了。
这样,也不见得就是坏事,我们就在不停的“备注”中,繁衍进步。谁说中国人只懂的尚古,并不创新?我们的创新往往是在复古的题目上,作了新文章。这在外国也得见,比如,说是“文艺复兴”,实际上并不是完全的“复”,而是更多的“兴”。
笔者且也注上一注。
有这个想法,是因为读到《易传》里一句,“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我觉得当然也许是看到了这样一句话,才有了那一句“君子不器”。顺便说一句,他曾读书到“韦编三绝”,你道他看的什么书?传说就这部《易》。我觉得这是孔子的本意。在他看来,君子学,不应学下,当学上。君子不器,实际上说下半句的隐语是“君子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