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曾国藩家书读后感合集(8)
2022-08-20 来源:百合文库
对克服身上恶习、努力向学的自律,终于使一个笨笨的人,成长为了近代以来备受人推崇的成功者。
曾国藩的自律不仅仅在此,他对自身人性欲望的自律,成为他保全自身和家族的关键。
据说他的日记中,有他自律克服好色的记述过程。在读他的书信中,偶有流露。好色之心,男人中很多人都有,那也应该是人性中极难克服的问题之一。他却能自爆恶习,下决心,克服它,足见其自律的严格。人性的贪婪,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的弱点,应该也是极难克服的弱点之一。曾国藩面对着功高震主、满门兄弟皆居高位、又手握重兵之时。在书信中,时时提醒告诫兄弟、子侄,不可骄横、不可奢侈。在兄弟亲友、部下不能理解的情况下,主动解散湘军,对朝廷不能兑现咸丰帝谁能荡平太平天国就给谁封王爵的诺言的情况,在书信中都没有流露出片言只语的怨愤,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他的自律之强。
没有这份严格的自律,你无法想象,这么一个年少愚笨到连去他家的小偷都笑话他的人,怎么可能成长为人人敬仰的成功者。没有这份严格的自律,他怎么能在功高不赏的`境地,得以善终,并使家族长葆昌盛。
人说“自律的人是距离成功最近的人”,这句话在曾国藩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4
儿时,粗略翻过几页曾国藩家书,因不解其中味又扔回书柜。再读的缘由很偶然,去了一次曾国藩故居,听导游讲解曾公的平生,心生好奇向往:曾公出生于一个普通耕读家庭,短短十年时间,就跃升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官居二品,其必有过人之处,于是又拿起细读。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 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包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交友识人﹑持家教子﹑治军从政等,上自祖父母至父辈,中对诸弟,下及儿辈。在为人处世上,曾国藩终生以“拙诚”、“坚忍”行事,他崇尚坚忍实干,不仅在得意时埋头苦干,尤其是在失意时绝不灰心;在持家教子方面,他主张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理。他常对子女说,只要有学问,就不怕没饭吃。他还说,门第太盛则会出事端,主张不把财产留给子孙,子孙不肖留亦无用,子孙图强,也不愁没饭吃,这就是他所谓的盈虚消长的道理;在治军用人方面,他主张以礼治军,为使官兵严守纪律,爱护百姓,他更是亲做《爱民歌》以劝导官兵;在战略战术上,他认为战争乃死生大事,应“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在用人上,讲求“仁孝、血诚”原则,选拔经世致用的人才,选人标准是“崇实黜浮,力杜工巧之风”,曾国藩的幕府就是一所人才培训基地,李鸿章、左宗棠等都在其左右共事。
曾国藩的自律不仅仅在此,他对自身人性欲望的自律,成为他保全自身和家族的关键。
据说他的日记中,有他自律克服好色的记述过程。在读他的书信中,偶有流露。好色之心,男人中很多人都有,那也应该是人性中极难克服的问题之一。他却能自爆恶习,下决心,克服它,足见其自律的严格。人性的贪婪,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的弱点,应该也是极难克服的弱点之一。曾国藩面对着功高震主、满门兄弟皆居高位、又手握重兵之时。在书信中,时时提醒告诫兄弟、子侄,不可骄横、不可奢侈。在兄弟亲友、部下不能理解的情况下,主动解散湘军,对朝廷不能兑现咸丰帝谁能荡平太平天国就给谁封王爵的诺言的情况,在书信中都没有流露出片言只语的怨愤,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他的自律之强。
没有这份严格的自律,你无法想象,这么一个年少愚笨到连去他家的小偷都笑话他的人,怎么可能成长为人人敬仰的成功者。没有这份严格的自律,他怎么能在功高不赏的`境地,得以善终,并使家族长葆昌盛。
人说“自律的人是距离成功最近的人”,这句话在曾国藩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4
儿时,粗略翻过几页曾国藩家书,因不解其中味又扔回书柜。再读的缘由很偶然,去了一次曾国藩故居,听导游讲解曾公的平生,心生好奇向往:曾公出生于一个普通耕读家庭,短短十年时间,就跃升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官居二品,其必有过人之处,于是又拿起细读。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 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包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交友识人﹑持家教子﹑治军从政等,上自祖父母至父辈,中对诸弟,下及儿辈。在为人处世上,曾国藩终生以“拙诚”、“坚忍”行事,他崇尚坚忍实干,不仅在得意时埋头苦干,尤其是在失意时绝不灰心;在持家教子方面,他主张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理。他常对子女说,只要有学问,就不怕没饭吃。他还说,门第太盛则会出事端,主张不把财产留给子孙,子孙不肖留亦无用,子孙图强,也不愁没饭吃,这就是他所谓的盈虚消长的道理;在治军用人方面,他主张以礼治军,为使官兵严守纪律,爱护百姓,他更是亲做《爱民歌》以劝导官兵;在战略战术上,他认为战争乃死生大事,应“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在用人上,讲求“仁孝、血诚”原则,选拔经世致用的人才,选人标准是“崇实黜浮,力杜工巧之风”,曾国藩的幕府就是一所人才培训基地,李鸿章、左宗棠等都在其左右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