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古典诗词札丛读后感汇集(10)

2022-08-19 来源:百合文库
由此可见,妇德是中国封建纲常伦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正是由于《木兰诗》塑造出来的这样一个忠孝两全、深明大义的花木兰形象与封建社会对女性的种种道德要求相契合,她才更容易为大众接纳,更容易得到社会的认可;换句话说,这样的女丈夫形象其实是建立在遵守传统妇德的基础之上的。花木兰为何要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历尽艰辛立下战功之后,她为何又拒赏回乡?在这种孝顺体贴、不慕容华的美德背后,又是否暗藏着难言之隐呢?因此,我们有必要从诗歌的内容及其描述对象的角度出发,对传统观点进行新的批判和解读,再结合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文化影响加以审定。花木兰代父从军、拒赏回乡的举动很可能并非是出于个人意愿,而是一种在封建纲常伦理对女性的束缚之下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从诗歌的整体来看,它涵盖了可汗点兵、代父从军、战前准备、艰苦行军、纵横沙场和解甲归乡等部分,叙述背景也在家庭 ——战场——朝廷——家庭之间转换,将木兰“不用尚书郎,策马还故乡”作为最后的结局。李俊在《木兰男权文化中新型的理想女性形象》一文中对此诗做出如下解读:“……这是汉文化对《木兰诗》文本系统包括语言、结构、形象、意旨的重构;是男权社会主导的文化权力施展魔刀、按照自身的文化、需求和规范,对一切文化的创造物进行删削和改造的问题。……《木兰诗》就是按照儒家的伦理规范对理想女性的要求来塑造木兰的,木兰完全符合四德的规范。”[3]《木兰诗》虽是以花木兰自身为叙述主体,但真正想传达的思想主线却是男性,“木兰的身份、地位和情感思维趋向的形成不是自然的,而是男权社会文化塑造出来的,是男性欲望外化的符号。
”[4]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对《木兰诗》的传统理解方式。
作品一开头就描述了木兰对窗纺织的场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表达了木兰内心的焦虑之情。有不少学者曾针对这其中的“思”和“忆” 提出过很多不同的看法。在传统解读中,木兰思忆的是在“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之际家中“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的现实状况,才因此做出“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决定。这样看来,木兰所思所忆的内容确实是有具体指向的,可在后文里她为何又说自己“无所思无所忆”呢?这不是前后矛盾吗?况且,在此国难当头之际,代父从军本身就是一种勇敢光荣的行为,花木兰又为何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想法呢?这便令人十分费解了。著名历史学家吴小如先生曾就这个问题细检过《诗经》的十五国风,发现所有包含“所思”语句的诗篇中,十之六七都与男女的思慕之情紧密相关,汉乐府诗歌和南朝梁萧统选录的《古诗十九首》亦可成此一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