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中国文学小史读后感精选(2)

2022-08-19 来源:百合文库

一个半月的时间,终于读完了这本《中国现代小说史》,最直观的感受是:人的一生呐,读过的书太少,要读的书太多。
以我浅薄的认识所理解的先生认为的好的文学作品应当具有两个特点:
一是能认识到人的“原罪”而又对人间民众的疾苦有一种“人道主义关怀”,即能写出人间永恒的"矛盾与冲突,写出人性。
二是文学必须具备的“优美”。
中国古典文学很多已经足够优美,但诸如李白王维之类更在意的是个人的自由洒脱,大概只有杜甫之作始终心系民众。
而中国现代文学则大多不够优美“人道主义”得又略显刻意,因为他们关注的并不是真正的人和人性,而是更多的把文学当作宣传共产主义的工具。
先生认为古往今来中国文学共同缺乏的,也是中华民族缺乏的是一种信仰以及对人性的探究,这也是先生认为中国文学比不上西方文学(尤其是三大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
但先生也说“假如大多数人的生活幸福,而大艺术家因之难产,我觉得这并没有多少遗憾”,对此我无比赞同。好的文学作品往往来自苦难,无论是作者个人的苦难还是整个国家社会的苦难,假使大家都能过得幸福,那创作源泉枯竭也罢。
要读的书太多,时间太少,继续读下去吧。
读书有益于育德、
中国文学类书籍读书笔记(一)
围在城里的人想出去,在城外的人想进来,这便是“围城”。这是《围城》中关于人生的论述,《围城》没有哲学上生硬的说教,而是将哲理还原为生活。
小说导读部分有这样的话:“这是一本有趣的书。郑重点说,是本睿智的书,因为它的有趣源自一位智者对人性的洞察与调侃。……在哈哈大笑或含笑、哂笑之时,你会叹为观止,会惊异于作者何以竟能做到这一步。”作者对人世和人性的洞察已经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对人心已经窥探得一览无余。读着《围城》,既能刺着痛处又能挠着痒处,于是我在麻痹中被吸引了。
本书主人公方鸿渐是个留学生,家境中等偏好,于是便有了些公子哥儿脾气。那时候,出国留学已是中国的一大特色,留学生太多。物以稀为贵,留学生这样多已经不值钱,似乎连质量也大打折扣,远不如詹天佑们。方鸿渐虽无蛮横无理的脾性,也不是大奸大恶之人,但他却是个平庸的人。他志大才疏,常满腹牢骚,也爱自吹自擂。这样的人经历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