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香港之夜读后感合集(4)
2022-08-19 来源:百合文库
记得三年前高考后读欧阳应霁的《香港味道》,大三十二开的胶版纸内页上印着惹眼的图片,这些图片和食客的小故事支撑起了整本书的内容。其实现在想起来,与其认认真真地读这本书,不如说是盯着书上的绚烂图片和食客故事拼命想象书中小吃的味道吧。书中的茶餐厅、大排档、烧腊店个个诱人至极,却终究离我的生活很远。而往常阅读时总会放到最后看的序,更是被我华丽丽地忽略了。
今天下午,窗外又如约下着大雨,天也比7月份的傍晚显得更阴沉了些。冷冷的湿风让人感到饥饿,也让我想重新看看《香港味道》。三年前,这本书令我记住的除了诱人的食物图片,还有书中字里行间慢慢的情怀——怀念、庆幸、坚守,还有对味道本源的探究和记录。翻开从没看过的序言,序言平实有趣的文字也许是对这种情怀最好的注解:“不是怀旧,这个我倒很清楚。因为一切过去了的,意义都只在提醒我们生活原来曾经可以有这样的选择那样的决定。来龙去脉,本来有根有据,也许是我们的匆忙疏忽,好端端的活生生的都散失遗忘七零八落。今生的二三分,说不定就藏在这一只虾饺一碗云吞面那一杯奶茶一口蛋挞之中。”“甜酸苦辣咸,就是因为压阵的一个鲜字,让味道不是一种结论,而是一种开放的诠释,一种活的方法,活在现在的危机里,活在未来的想象冀盼中。”
记得有人曾说过:“思乡,也许就是突然喜欢上了曾经讨厌的家乡菜吧。”住进大学校园,远离家乡后,每每怀念家乡的食物时,怀念的绝不仅仅只有那种味道,更多的`是想念曾经与家人一同吃饭的心情吧。心和心的距离,就像往返于家乡和济南时必然要乘车穿过的黄河一样,那么近,又那么远。
《香港味道》这本书想要传达的情怀,大抵也是如此吧。当我们忍着寒冷或高温,走进某家曾经熟悉的餐馆时,真正想念的也不仅仅是某道菜的味道,更多的应该是曾经坐在这家餐馆时的心情吧——不管是假期里与家人的团聚,临近开学时的告别餐,亦或是与中学同学的久别重逢,即使是相似的一盘水饺、一锅涮肉,也足以让人想起很多。更何况,工作后,这种寻找曾经回忆的机会也变得格外奢侈了。想到这里我才明白,贯穿《香港味道》的一个个小故事对于食客来说承载着不可忽视的重量。
愿我们从此学会珍惜自己品尝到的各种味道,珍惜生活赐予我们的酸甜苦辣。
今天下午,窗外又如约下着大雨,天也比7月份的傍晚显得更阴沉了些。冷冷的湿风让人感到饥饿,也让我想重新看看《香港味道》。三年前,这本书令我记住的除了诱人的食物图片,还有书中字里行间慢慢的情怀——怀念、庆幸、坚守,还有对味道本源的探究和记录。翻开从没看过的序言,序言平实有趣的文字也许是对这种情怀最好的注解:“不是怀旧,这个我倒很清楚。因为一切过去了的,意义都只在提醒我们生活原来曾经可以有这样的选择那样的决定。来龙去脉,本来有根有据,也许是我们的匆忙疏忽,好端端的活生生的都散失遗忘七零八落。今生的二三分,说不定就藏在这一只虾饺一碗云吞面那一杯奶茶一口蛋挞之中。”“甜酸苦辣咸,就是因为压阵的一个鲜字,让味道不是一种结论,而是一种开放的诠释,一种活的方法,活在现在的危机里,活在未来的想象冀盼中。”
记得有人曾说过:“思乡,也许就是突然喜欢上了曾经讨厌的家乡菜吧。”住进大学校园,远离家乡后,每每怀念家乡的食物时,怀念的绝不仅仅只有那种味道,更多的`是想念曾经与家人一同吃饭的心情吧。心和心的距离,就像往返于家乡和济南时必然要乘车穿过的黄河一样,那么近,又那么远。
《香港味道》这本书想要传达的情怀,大抵也是如此吧。当我们忍着寒冷或高温,走进某家曾经熟悉的餐馆时,真正想念的也不仅仅是某道菜的味道,更多的应该是曾经坐在这家餐馆时的心情吧——不管是假期里与家人的团聚,临近开学时的告别餐,亦或是与中学同学的久别重逢,即使是相似的一盘水饺、一锅涮肉,也足以让人想起很多。更何况,工作后,这种寻找曾经回忆的机会也变得格外奢侈了。想到这里我才明白,贯穿《香港味道》的一个个小故事对于食客来说承载着不可忽视的重量。
愿我们从此学会珍惜自己品尝到的各种味道,珍惜生活赐予我们的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