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北京同行读后感摘录(6)
2022-08-19 来源:百合文库
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我对自己有着很大的期望,但也自知经验不足,今后还需要向身边的同事多多学习,并不断的提升自己,尽力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于漪《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三】
每次听完讲座或是看完一本书,或者是看了某些人的传记后,总是深感自己的修养不够,内涵不够,也总是羡煞别人的成就和睿智,于是在心里总是给自己定个目标,但是却未能坚持,我想这大概与我浮躁的心有关。
每见电教室的墙壁上一句: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总是心中有愧。工作以来,内心总是浮躁虚化。生活被琐碎的事情占的满满的,由此而延伸出的厌烦以及应付。却未曾认清,教书就是一份琐碎的工作。认定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是认定了与琐碎的事情打上交道了。孩子们无尽的小纷争,家长们无尽的咨询,学校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须亲力亲为。
这几天在家细细品读了《生命与使命同行》一书,书中的这些楷模教师,有着至高无上的工作情操,有着伟大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尤其是王生英老师的故事,深深的震撼着我,感染着我。那么瘦弱的身子,肩膀上却承载着整个太行山山村的教育。为了实现知识改变命运,她克服环境的恶劣。30年如一日,坚守在条件艰苦的农村学校任教,在破旧的教室里,传播着知识的种子。甚至把孩子们领到自己的家里去上课,并且一上就是10年。
这份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扪心自问,我们是否能做到。2006年的教师节,她去北京参加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共同举办的“奠基中国”电视晚会,主持人问她:来北京了,想买点什么带回去啊?”她说:我想给学生们每人买个新书包,他们有的现在还是提着塑料袋来上课—————”看到此处时,眼眶潮湿了,为孩子们的苦日子,为王老师的爱生之深。王生英老师,用热忱,真诚,朴实诠释了一个人民教师的真谛。真不愧是师德标兵,师德楷模啊。
由此而想到的自己,在她面前,是多么的渺小和微不足道。有较好的教学条件,有较好的生活条件,但却每天的埋怨叹气,埋怨压力过大,埋怨事情过多。想想于漪老师,80多岁的高龄,依然投身在教育事业中,为教育发挥自己最后的光与热。她说:我深感肩上挑着千斤重担,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一身正气,桃李满园。王生英老师与于漪老师,她们的相似之处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下,依然能恪守教师这个岗位,不为名利,不为金钱。
【于漪《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三】
每次听完讲座或是看完一本书,或者是看了某些人的传记后,总是深感自己的修养不够,内涵不够,也总是羡煞别人的成就和睿智,于是在心里总是给自己定个目标,但是却未能坚持,我想这大概与我浮躁的心有关。
每见电教室的墙壁上一句: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总是心中有愧。工作以来,内心总是浮躁虚化。生活被琐碎的事情占的满满的,由此而延伸出的厌烦以及应付。却未曾认清,教书就是一份琐碎的工作。认定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是认定了与琐碎的事情打上交道了。孩子们无尽的小纷争,家长们无尽的咨询,学校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须亲力亲为。
这几天在家细细品读了《生命与使命同行》一书,书中的这些楷模教师,有着至高无上的工作情操,有着伟大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尤其是王生英老师的故事,深深的震撼着我,感染着我。那么瘦弱的身子,肩膀上却承载着整个太行山山村的教育。为了实现知识改变命运,她克服环境的恶劣。30年如一日,坚守在条件艰苦的农村学校任教,在破旧的教室里,传播着知识的种子。甚至把孩子们领到自己的家里去上课,并且一上就是10年。
这份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扪心自问,我们是否能做到。2006年的教师节,她去北京参加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共同举办的“奠基中国”电视晚会,主持人问她:来北京了,想买点什么带回去啊?”她说:我想给学生们每人买个新书包,他们有的现在还是提着塑料袋来上课—————”看到此处时,眼眶潮湿了,为孩子们的苦日子,为王老师的爱生之深。王生英老师,用热忱,真诚,朴实诠释了一个人民教师的真谛。真不愧是师德标兵,师德楷模啊。
由此而想到的自己,在她面前,是多么的渺小和微不足道。有较好的教学条件,有较好的生活条件,但却每天的埋怨叹气,埋怨压力过大,埋怨事情过多。想想于漪老师,80多岁的高龄,依然投身在教育事业中,为教育发挥自己最后的光与热。她说:我深感肩上挑着千斤重担,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一身正气,桃李满园。王生英老师与于漪老师,她们的相似之处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下,依然能恪守教师这个岗位,不为名利,不为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