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中的肥皂读后感合计(30)
2022-08-19 来源:百合文库
〔3〕关于光绪年间开学堂,戊戌变法(1898)前后,在维新派的推动下,我国开始兴办近代教育,开设学堂。这些学堂当时曾不同程度地传播了西方近代的科学文化和社会学说。
〔4〕共济讲社(Oddfellows)又译共济社,十八世纪在英国出现的一种以互济为目的的秘密结社。
〔5〕"庭训"《论语·季氏》载:孔丘"尝独立,鲤(按即孔丘的儿子)趋而过庭",孔丘要他学"诗"、学"礼"。后来就常有人称父亲的教训为"庭训"或"过庭之训"。
〔6〕"阿尔特肤尔"英语Oldfool的音译,意为"老傻瓜"。
〔7〕孟母指孟轲的母亲,旧时传说她是善于教子的"贤母"。
〔8〕"无告之民"语出《礼记·王制》,其中说:孤、独、
【鲁迅《肥皂》赏
鲁迅的小说《肥皂》于1924年3月在《晨报副镌》上发表,后收入他的小说集《彷徨》,并被编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集(二)》。关于这篇小说,鲁迅虽说过“不为读者所注意”的话,但他所指只是当初的情形,而事实上它不仅早在1930年代就被陆续译介到法俄等西方国家,而且作为一个充分经典化的作家的作品,也早已被研究者一再解读了。在这些解读中,除李长之以鲁迅的性格和文笔“不宜于写都市”为前提,指陈“《肥皂》的毛病则在故意陈列复古派的罪过,条款固然不差,却不能活泼起来”[①]之外,则大多沿袭鲁迅所谓“技巧稍微圆熟,刻画也稍加深切”[②]的判断而在艺术成就上给予极高赞誉,并大致从精神分
很显然,《肥皂》没有采取从头开始娓娓道来的方式,而是把四铭先生上街的具体经过推到了忽远忽近的背景中,却只截取了一个日常生活的断面:临近傍晚,他回到了家里,四太太正和八岁的女儿“在斜日光中背着北窗”糊纸锭,她本已听到了他那“又重又缓的布鞋底声响”,但没有理会。然而他装模作样地交给她一块肥皂。这东西对她来说,应算得上一件小小的奢侈品,我们可从四太太的态度中看出来:
〔4〕共济讲社(Oddfellows)又译共济社,十八世纪在英国出现的一种以互济为目的的秘密结社。
〔5〕"庭训"《论语·季氏》载:孔丘"尝独立,鲤(按即孔丘的儿子)趋而过庭",孔丘要他学"诗"、学"礼"。后来就常有人称父亲的教训为"庭训"或"过庭之训"。
〔6〕"阿尔特肤尔"英语Oldfool的音译,意为"老傻瓜"。
〔7〕孟母指孟轲的母亲,旧时传说她是善于教子的"贤母"。
〔8〕"无告之民"语出《礼记·王制》,其中说:孤、独、
【鲁迅《肥皂》赏
鲁迅的小说《肥皂》于1924年3月在《晨报副镌》上发表,后收入他的小说集《彷徨》,并被编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集(二)》。关于这篇小说,鲁迅虽说过“不为读者所注意”的话,但他所指只是当初的情形,而事实上它不仅早在1930年代就被陆续译介到法俄等西方国家,而且作为一个充分经典化的作家的作品,也早已被研究者一再解读了。在这些解读中,除李长之以鲁迅的性格和文笔“不宜于写都市”为前提,指陈“《肥皂》的毛病则在故意陈列复古派的罪过,条款固然不差,却不能活泼起来”[①]之外,则大多沿袭鲁迅所谓“技巧稍微圆熟,刻画也稍加深切”[②]的判断而在艺术成就上给予极高赞誉,并大致从精神分
很显然,《肥皂》没有采取从头开始娓娓道来的方式,而是把四铭先生上街的具体经过推到了忽远忽近的背景中,却只截取了一个日常生活的断面:临近傍晚,他回到了家里,四太太正和八岁的女儿“在斜日光中背着北窗”糊纸锭,她本已听到了他那“又重又缓的布鞋底声响”,但没有理会。然而他装模作样地交给她一块肥皂。这东西对她来说,应算得上一件小小的奢侈品,我们可从四太太的态度中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