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群书读后感1000字汇总(42)
2022-08-19 来源:百合文库
我们还能想着“养儿防老”吗?他会去品味父母对他的用心吗?他会去感激父母对他的养育吗?他会去关心父母的需求吗?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培养他们也去学会关心父母和家人。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让他们明白,爸爸妈妈也是需要关心的。
小朋友们会读“小孔融,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但在过分关爱与呵护下的他们能真正明白那其中的深意吗?他们到七八岁的年龄能像孔融、黄香那样懂礼知孝吗?
我们不空谈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可他是我们父母的希望,他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我们希望他能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人,我们希望他的一生都是平安幸福的,而这样一个朴素的愿望却依赖于我们现在的教育。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学会关心父母,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
陈情表读后感1000字 篇8
《陈情表》对我来说既陌生又熟悉。
说陌生,是因为此前从未阅读过;说熟悉,是因为一读它,便有某些记忆和联想,与之产生了共鸣。
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皇帝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历来为文人墨客称颂的有两篇: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古时才子大多浮沉于宦海,所呈奏表理应不少,为何只这两篇为众人推崇呢?究其原因,我以为是二者紧扣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恒久不变地推崇的两种品格:《出师表》之忠,《陈情表》之孝。
忠之古义与今义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人们对孝的定义与理解却大致未改。因而,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陈情表》无疑是当得起“万表之首”的称号的。
古时许多朝代规定官员要守孝,即双亲逝世,官员必须辞官归家,着素服守孝三年。明朝时对内阁学士给予“夺情”之权,即在皇帝允许的情况下,因公事繁忙可不辞官守孝。可是整个明朝,将其付诸行动者不足十人,士大夫们对孝道之重视可见一斑。
李密所处的时代,孝道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已经被高度弘扬,可在三国那样一个兵荒马乱、人命如草菅的乱世,李密这种安于贫穷、辞官不仕、躬亲侍祖的行为就显得独特而令人称道了。
小朋友们会读“小孔融,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但在过分关爱与呵护下的他们能真正明白那其中的深意吗?他们到七八岁的年龄能像孔融、黄香那样懂礼知孝吗?
我们不空谈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可他是我们父母的希望,他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我们希望他能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人,我们希望他的一生都是平安幸福的,而这样一个朴素的愿望却依赖于我们现在的教育。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学会关心父母,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
陈情表读后感1000字 篇8
《陈情表》对我来说既陌生又熟悉。
说陌生,是因为此前从未阅读过;说熟悉,是因为一读它,便有某些记忆和联想,与之产生了共鸣。
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皇帝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历来为文人墨客称颂的有两篇: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古时才子大多浮沉于宦海,所呈奏表理应不少,为何只这两篇为众人推崇呢?究其原因,我以为是二者紧扣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恒久不变地推崇的两种品格:《出师表》之忠,《陈情表》之孝。
忠之古义与今义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人们对孝的定义与理解却大致未改。因而,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陈情表》无疑是当得起“万表之首”的称号的。
古时许多朝代规定官员要守孝,即双亲逝世,官员必须辞官归家,着素服守孝三年。明朝时对内阁学士给予“夺情”之权,即在皇帝允许的情况下,因公事繁忙可不辞官守孝。可是整个明朝,将其付诸行动者不足十人,士大夫们对孝道之重视可见一斑。
李密所处的时代,孝道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已经被高度弘扬,可在三国那样一个兵荒马乱、人命如草菅的乱世,李密这种安于贫穷、辞官不仕、躬亲侍祖的行为就显得独特而令人称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