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建筑之美读后感汇编(8)
2022-08-19 来源:百合文库
故宫的观后感4
《故宫》作为现在文献片的典范,从2005年10月26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20:47分播出,由央视和故宫博物院合作拍摄的12集大型纪录片。它以全新的电视创作理念,上乘的电视画面和声效,讲述了故宫的历史故事。它首次披露紫禁城被建造的过程,清代登基大典的全景盛况、深藏于太和殿内部的神秘浮版、溥仪盗宝的历史档案等等诸多以往难以看到的史料。
《故宫》显示了当今中国高清电视的制作水平,被称为中国电视技术发展的里程碑之作。精美的画面、恢弘的场面、大手笔的之作,特别是大量动画特技等异类元素的巧妙运用,使得该片一改以往纪录片的慢节奏、纯纪实、再现力差等特征。
在团队进行拍摄之时,制作团队做足了功课,一切都是用数据说话,也更加具有真实性,更能让人信服。在拍摄过程中,拍摄团队要严守程序,申请拍摄时就要故宫审核,珍贵的藏品都要当天拍摄当天送往,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拍摄时也要十分谨慎,为了优化环境,一定要精简人员。
印象最深的是纪录片中有一幕光线照在匾额上,按照时间的推移,光会按照匾额上字的顺序照到字上。这一幕出现的时间虽然短,但是制作团队肯定花费了大量精力,首先要知道太阳光线转移的时间,还要不能拍到游客,,如果一次不成功以后要继续拍这样的画面会花费更多的精力。
《故宫》之所以能成为现代文艺片的典范,都是有一定原因的,制作团队的良苦用心才成就了这样一部纪录片。
故宫的观后感5
看完两集《故宫》纪录片,我脑海中不断浮现的就是“奇迹”二字。虽然它不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但在我看来它就是中国的奇迹、历史的奇迹。
纪录片开篇以高大威严的紫禁城中象征至高无上权力的金銮殿慢慢拉出,表现时间的沉淀;进入参观人群则表现现代人对历史的尊重和探求。
一座宫殿的建立,因于一位皇帝的意旨。
公元1406年,明代永乐皇帝朱棣从侄儿手中夺过皇位后,将自己原来的封国北平设为第二京都,亦改名为北京,历时15年,耗费无限人力物力终于建成紫禁城。古代封建帝王为了巩固皇家身份地位,称自己为天帝之子,而深红色的宫墙和金黄色的琉璃瓦是故宫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也是皇家高贵身份的象征。紫禁城内最尊贵的建筑是太和殿,建筑面积2377.00㎡,高26.92m,连同台基通高35.05m,长宽比例为9比5,象征着九五之尊。
《故宫》作为现在文献片的典范,从2005年10月26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20:47分播出,由央视和故宫博物院合作拍摄的12集大型纪录片。它以全新的电视创作理念,上乘的电视画面和声效,讲述了故宫的历史故事。它首次披露紫禁城被建造的过程,清代登基大典的全景盛况、深藏于太和殿内部的神秘浮版、溥仪盗宝的历史档案等等诸多以往难以看到的史料。
《故宫》显示了当今中国高清电视的制作水平,被称为中国电视技术发展的里程碑之作。精美的画面、恢弘的场面、大手笔的之作,特别是大量动画特技等异类元素的巧妙运用,使得该片一改以往纪录片的慢节奏、纯纪实、再现力差等特征。
在团队进行拍摄之时,制作团队做足了功课,一切都是用数据说话,也更加具有真实性,更能让人信服。在拍摄过程中,拍摄团队要严守程序,申请拍摄时就要故宫审核,珍贵的藏品都要当天拍摄当天送往,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拍摄时也要十分谨慎,为了优化环境,一定要精简人员。
印象最深的是纪录片中有一幕光线照在匾额上,按照时间的推移,光会按照匾额上字的顺序照到字上。这一幕出现的时间虽然短,但是制作团队肯定花费了大量精力,首先要知道太阳光线转移的时间,还要不能拍到游客,,如果一次不成功以后要继续拍这样的画面会花费更多的精力。
《故宫》之所以能成为现代文艺片的典范,都是有一定原因的,制作团队的良苦用心才成就了这样一部纪录片。
故宫的观后感5
看完两集《故宫》纪录片,我脑海中不断浮现的就是“奇迹”二字。虽然它不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但在我看来它就是中国的奇迹、历史的奇迹。
纪录片开篇以高大威严的紫禁城中象征至高无上权力的金銮殿慢慢拉出,表现时间的沉淀;进入参观人群则表现现代人对历史的尊重和探求。
一座宫殿的建立,因于一位皇帝的意旨。
公元1406年,明代永乐皇帝朱棣从侄儿手中夺过皇位后,将自己原来的封国北平设为第二京都,亦改名为北京,历时15年,耗费无限人力物力终于建成紫禁城。古代封建帝王为了巩固皇家身份地位,称自己为天帝之子,而深红色的宫墙和金黄色的琉璃瓦是故宫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也是皇家高贵身份的象征。紫禁城内最尊贵的建筑是太和殿,建筑面积2377.00㎡,高26.92m,连同台基通高35.05m,长宽比例为9比5,象征着九五之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