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药理学读后感精练(20)
2022-08-19 来源:百合文库
二、人才培养
在校本科生240人,研究生128人(博士生29人,硕士生99人)。研究生获国家和省级奖励20余人次,包括全国优秀博士论文2篇,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1篇,全国三好学生1人。先后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和青年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基金,教育部重大项目,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及重点跟踪资助,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卫生厅重点项目等30余项纵向课题,以及60余项横向课题。在15种国际专业杂志发表科研论文140余篇(被SCI收录),获教育部、卫生部和湖南省科技成果奖19项。
三、学院成就
周宏灏院士在国际上首先证实了药物代谢和药物反应存在种族差异,发现一个新的CYP2C19突变基因(CYP2C19*5);率先提出和证明CYP2C19在人群中存在基因剂量效应的理论。近年来进行的药物基因组学在药物治疗及疾病发生中的作用等研究处于国际前沿,为我国未来基因指导的药物治疗模式提供理论支撑和实验依据。
心血管药理学一直是该校传统优势特色学科,老一辈有陈修、郭兆贵教授。近年,李元建教授等首次发现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探明内源性ADMA是促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提出的DDAH/ADMA代谢酶系统是寻找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靶点,并发现某些中药成分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血管内皮作用与该靶点有关。为心脑血管疾病药物治疗探明了新的路径。
谭桂山教授带领的创新药物研究与开发团队,以治疗新靶标为切入点,寻找和合成新化合物。发现天然产物酮能调控DDAH/ADMA 代谢酶活性,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首次从中药中发现一系列Akt/mTOR抑制剂VBE(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PCT专利)。I类抗肾纤维化新药氟非尼酮已完成临床前研究,正申报临床研究(已申请全球专利)。
在校本科生240人,研究生128人(博士生29人,硕士生99人)。研究生获国家和省级奖励20余人次,包括全国优秀博士论文2篇,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1篇,全国三好学生1人。先后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和青年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基金,教育部重大项目,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及重点跟踪资助,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卫生厅重点项目等30余项纵向课题,以及60余项横向课题。在15种国际专业杂志发表科研论文140余篇(被SCI收录),获教育部、卫生部和湖南省科技成果奖19项。
三、学院成就
周宏灏院士在国际上首先证实了药物代谢和药物反应存在种族差异,发现一个新的CYP2C19突变基因(CYP2C19*5);率先提出和证明CYP2C19在人群中存在基因剂量效应的理论。近年来进行的药物基因组学在药物治疗及疾病发生中的作用等研究处于国际前沿,为我国未来基因指导的药物治疗模式提供理论支撑和实验依据。
心血管药理学一直是该校传统优势特色学科,老一辈有陈修、郭兆贵教授。近年,李元建教授等首次发现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探明内源性ADMA是促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提出的DDAH/ADMA代谢酶系统是寻找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靶点,并发现某些中药成分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血管内皮作用与该靶点有关。为心脑血管疾病药物治疗探明了新的路径。
谭桂山教授带领的创新药物研究与开发团队,以治疗新靶标为切入点,寻找和合成新化合物。发现天然产物酮能调控DDAH/ADMA 代谢酶活性,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首次从中药中发现一系列Akt/mTOR抑制剂VBE(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PCT专利)。I类抗肾纤维化新药氟非尼酮已完成临床前研究,正申报临床研究(已申请全球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