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诗歌朗诵不朽读后感汇总(8)

2022-08-19 来源:百合文库
年华屈指,过往若风。中国传统古文化,不是之乎者也的无趣,也非夸张用情的做作。而是刻在文字中的志向,嵌于笔墨中的相思。“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无数痴情儿女将不朽的爱恋融化于诗词之中,凝固成永恒的经典。红尘陌路,轮回辗转。一纸素笺小令写情忧,回首泪尽,痴心几许?留与后人心碎!我所感,诗词并非只是单纯的吟诵出来,而是心去感受诗词之中的情韵。当你的心伴随作者的喜怒哀乐而上下起伏,那么你才真正体会到了诗词中的妙趣。诗词,所谓中华传统之绝,执念起灭,每一个字眼都倾泻一世繁华。那些浪漫的古典诗词,像浓醇的女儿红。令人慢斟细品,醉于其中!诗词相伴,静好人生。或寄予刻骨铭心之情,亦托柔肠寸断之恨。就让今天的我们,同诗词邂逅。
轻启朱唇,吟诵出这诗词古韵,品味着爱恨痴缠,弘扬这中华传统!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 篇1
一是学到一些理论知识。比如如何在文章中用字,其中他提到中国汉字的独特性和意义,他说中国汉字是用来看的,不是说的。许多诗歌一朗诵就没有以前的东西了,所以他反对朗诵诗歌和散文。他主张一字一字的认真扣字眼,沈从文的《边城》不到七万字,但写了半年,汪曾祺的散文同样从一个一个的字来看没有什么独特。但当放到一起那种行云流水的洒脱真的很奇妙。他主张刻画人物不应该描写太多。而应该从环境、声音、颜色等各个方面进行描写和烘托。如何组织文章?他说他是先在头脑里面对整个文章有了轮廓以后才写的,要先有个整体的构思。这些都是他端一杯清茶静坐时想出来的。
二是他的散文风格朴素、简练。人人看了都会明白,都能看懂,正是师承了沈从文的特点。虽然朴素,但那是一种文学修辞,文学语言,不是方言,没有在语言上的研究和大师的本领,是写不出那样的文字的。汪曾祺也说到老师沈从文、老舍他们是怎样练字的。汪曾祺本人家学渊源深厚,爱好广泛,上小学时,他的祖父就给他教《论语》,写小论文“义”,这就相当不错了,我上小学时,除了会放羊、掏鸟窝之外,文化的东西是绝缘的。汪曾祺散文我觉得最值得称道的是那种“真”,一点没有矫揉造作的嫌疑。是真情、真语言。尤其是那种语言真是难得,是应该让我们这些后辈好好揣摩的。一看就令人舒服,可信,不像现在好多人写的文章喜欢辞采华丽,但内容空空。不舒服,很令人别扭,不真实。由于爱好广泛,他的散文自然就非常博雅,草木性灵、历史文化、人物掌故、民俗风土、艺术文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