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石头当作宝贝的读后感摘录(94)
2022-08-19 来源:百合文库
我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多学习(向其他老师和家长学,向书本学,向网络学……),多看书,多反思,多动笔。反思是个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改进方法的过程。很多家长都表示自己脾气暴躁,对孩子缺少耐心,如果能经常反思,就会逐渐增强自我监督的力量,进而逐渐控制自己的脾气,处理问题时更趋平和与理智。如果头脑中装有更多对理性重要性的认识,懂得更多教育孩子的知识,那家长原来那些不科学、不理智的做法肯定会越来越少。家长们一定要抛弃这样的想法:我天生就是急脾气的人,根本改变不了,孩子将来会明白我发火是为他好的。我个人的切身经历使我相信:知识和智慧拥有强大的力量,如果用它们武装头脑,任何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可以变得更冷静、更睿智、更从容!
二、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多给他们一些正面的、真正的关注。家长应该爱“真实”的孩子,而不是仅仅爱大人理想的或期待的孩子。经常听家长对孩子这样说:“你再哭/闹/撒谎/不好好吃饭……妈妈(或爸爸)就不喜欢你了!”家长的本意是要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孩子却领会成:爸爸妈妈根本不爱我,除非我不犯一点点错误,否则他们就会骂我、讨厌我,甚至不要我了。父母太多善意的想法变成对孩子无意的伤害,当孩子遍体鳞伤时,父母或许还浑然不觉,以为都是孩子出了问题。我们对孩子“真正”的关注太少了:心不在焉地回答他们的问题;敷衍了事地应付他们的请求;三心二意地参与他们的活动……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不肯向父母吐露心事、表达思想,原因正是我们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不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孩子怎么可能信任并接纳我们?其实全身心的关注并不需要太多时间,跟孩子一起沉浸在一个游戏中,陶醉于一个故事里,认真的表情、专注的眼神…
…都能给予孩子莫大的满足,增进孩子与父母间亲密的情感。
三、面对孩子幼小的心灵、稚嫩的思想、脆弱的情感,家长和老师需要细腻、再细腻。抛弃那种旧的教育观念:无论我做什么,只要是为孩子好就行了。这份“好”不应该让孩子长大成人后才去回味、体验和理解,而应该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让他们从小就能感受到并喜爱这份好。我们的教育的确太粗线条了,我们很少探究孩子那小而敏感的脑袋里究竟有什么奇妙又丰富的想法,我们很少思考该如何理解和尊重孩子,如何引导他们想得更多更深。家长通常觉得反正我是为孩子好,只要孩子照我说的做就行了,孩子始终处于可怜的被动地位。其实,很多孩子自己的事情完全可以由他们自己做主,家长可以跟孩子商量着做,如吃什么样的早饭、穿哪件衣服、要不要把玩具借给小朋友等等。教育,真的是一件需要细心加耐心加爱心的事情。
一、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多学习(向其他老师和家长学,向书本学,向网络学……),多看书,多反思,多动笔。反思是个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改进方法的过程。很多家长都表示自己脾气暴躁,对孩子缺少耐心,如果能经常反思,就会逐渐增强自我监督的力量,进而逐渐控制自己的脾气,处理问题时更趋平和与理智。如果头脑中装有更多对理性重要性的认识,懂得更多教育孩子的知识,那家长原来那些不科学、不理智的做法肯定会越来越少。家长们一定要抛弃这样的想法:我天生就是急脾气的人,根本改变不了,孩子将来会明白我发火是为他好的。我个人的切身经历使我相信:知识和智慧拥有强大的力量,如果用它们武装头脑,任何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可以变得更冷静、更睿智、更从容!
二、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多给他们一些正面的、真正的关注。家长应该爱“真实”的孩子,而不是仅仅爱大人理想的或期待的孩子。经常听家长对孩子这样说:“你再哭/闹/撒谎/不好好吃饭……妈妈(或爸爸)就不喜欢你了!”家长的本意是要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孩子却领会成:爸爸妈妈根本不爱我,除非我不犯一点点错误,否则他们就会骂我、讨厌我,甚至不要我了。父母太多善意的想法变成对孩子无意的伤害,当孩子遍体鳞伤时,父母或许还浑然不觉,以为都是孩子出了问题。我们对孩子“真正”的关注太少了:心不在焉地回答他们的问题;敷衍了事地应付他们的请求;三心二意地参与他们的活动……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不肯向父母吐露心事、表达思想,原因正是我们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不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孩子怎么可能信任并接纳我们?其实全身心的关注并不需要太多时间,跟孩子一起沉浸在一个游戏中,陶醉于一个故事里,认真的表情、专注的眼神…
…都能给予孩子莫大的满足,增进孩子与父母间亲密的情感。
三、面对孩子幼小的心灵、稚嫩的思想、脆弱的情感,家长和老师需要细腻、再细腻。抛弃那种旧的教育观念:无论我做什么,只要是为孩子好就行了。这份“好”不应该让孩子长大成人后才去回味、体验和理解,而应该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让他们从小就能感受到并喜爱这份好。我们的教育的确太粗线条了,我们很少探究孩子那小而敏感的脑袋里究竟有什么奇妙又丰富的想法,我们很少思考该如何理解和尊重孩子,如何引导他们想得更多更深。家长通常觉得反正我是为孩子好,只要孩子照我说的做就行了,孩子始终处于可怜的被动地位。其实,很多孩子自己的事情完全可以由他们自己做主,家长可以跟孩子商量着做,如吃什么样的早饭、穿哪件衣服、要不要把玩具借给小朋友等等。教育,真的是一件需要细心加耐心加爱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