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苏轼一生的读后感汇总(36)
2022-08-19 来源:百合文库
它把痛苦和苦难展示得更充分,以至于惊心动魄。苦难充分,"超越"才有力。林氏过分地渲染了苏东坡在苦难中的乐天、快活,甚至把他在"乌台诗案"里受审时的屈辱与痛苦也说成"有趣"。《苏轼传》则把黄州生活写得更令人可信。比如当时苏轼在许多信里反复叮嘱友人"看讫,火之","传闻京师,非细事也"。他是惊弓之鸟了。他在黄州又看到生平所未见的民间疾苦,苦日子也尝到。在此有一点不可不提。苏轼在黄州时写过许多信,其中有一封是给他的朋友也是政敌章忄享的信中对已往表示悔过。林传说,是"一封非常贴切的回信,悔过之意,溢于言表",是"再得体不过",简直可请皇帝过目;言外之意是应付,巧于周旋而已。而王著则以为"可能夹杂着个人求助的动机"。我以为写得较真。王著此是全面反对新法了。这似乎顺理成章。王著写出的诗人,更复杂、真实些。
三,关于王安石变法,林氏的否定也许太简单化。而王著则更客观些。关于苏、王二人,当然都是大作家,苏比王高。此书提到变法时,曾对比苏、王的见解说:"无论是思想的高度,还是目光的远大,苏轼都无法与一代名相王安石相提并论"。这也是客观的。此书在王安石身上着墨不少,而且是从王安石与苏轼的交往中写的,重头文章在王安石罢相以后。苏轼在金陵访王,政敌又成文友,旧怀尽释,论文极乐。那一大段就写出北宋文人的大度风雅,更写出两位大作家的可爱。
关于苏轼传的读后感3
今年寒假,奉老师之命买了厚厚一本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本是是想草草读完草草了事,没想到自己却被苏东坡命运多舛的一生所深深震撼,对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产生了无限的敬意。
首先,林先生在文中向我们先介绍了东坡的.家世,对他影响比较大的应该是他的母亲程氏,他小时读完《范滂传》,东坡抬头望了望母亲,问道:“妈,我长大之后若做范滂这样人,您愿不愿意?”母亲回答道:“你若能做范滂,难道我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他母亲从小就给他进行好的道德熏陶,也是以后成长成才的一大要素。
三,关于王安石变法,林氏的否定也许太简单化。而王著则更客观些。关于苏、王二人,当然都是大作家,苏比王高。此书提到变法时,曾对比苏、王的见解说:"无论是思想的高度,还是目光的远大,苏轼都无法与一代名相王安石相提并论"。这也是客观的。此书在王安石身上着墨不少,而且是从王安石与苏轼的交往中写的,重头文章在王安石罢相以后。苏轼在金陵访王,政敌又成文友,旧怀尽释,论文极乐。那一大段就写出北宋文人的大度风雅,更写出两位大作家的可爱。
关于苏轼传的读后感3
今年寒假,奉老师之命买了厚厚一本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本是是想草草读完草草了事,没想到自己却被苏东坡命运多舛的一生所深深震撼,对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产生了无限的敬意。
首先,林先生在文中向我们先介绍了东坡的.家世,对他影响比较大的应该是他的母亲程氏,他小时读完《范滂传》,东坡抬头望了望母亲,问道:“妈,我长大之后若做范滂这样人,您愿不愿意?”母亲回答道:“你若能做范滂,难道我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他母亲从小就给他进行好的道德熏陶,也是以后成长成才的一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