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车谋杀案书读后感汇总(14)
2022-08-19 来源:百合文库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 6
虽然朋友说以前暑假总是放老版的《东方快车谋杀案》,但其实我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在昨天看1974年版《东方快车谋杀案》时,我依然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特意标明1974年版,只是因为我在搜索这个版本时,发现了2010版以及日影版的《东方快车谋杀案》。
言归正传,和朋友一起看了2017版的电影后,突然兴起了对于小说版的强烈兴趣,而这本书并没有在我的收藏中。于是我在电商平台上下单,可是恰逢双十一,直到今天,我看完了1974版后,我才收到了这本小说。看完小说后,我反而更加想二刷2017版,1974版以及尚未找到资源的2010版,至于日影版可以最后再看。观看翻拍小说的电影乐趣大概就在于此,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演员,不同的表现手法会让电影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魅力。
我很久没有读过阿加莎的作品了,在对阿加莎推理话剧的热情消退后连推理小说都读得少了,当然也有可能是被京极夏彦的作品给打击了。今天重读阿加莎的作品,依然是觉得难以释怀。这是我阅读的波洛系列的第一本小说,我不知道波洛在处理其他案子时秉持着怎样的态度,但是在这个案件中我认为他是站在了十二位审判者这一边的。波洛给出两个答案,并把选择的权利交给董事布克先生,他也是整部车上除了十二位乘客以外最希望息事宁人的人。他的这种举动的本身也是一种默认。故事在波洛转身后截然而止,无从了解波洛的想法,大概需要看更多的故事,才能更了解波洛吧。
罪与罚,犯了罪的人逃脱了法律的惩罚,那么谁能给与他惩罚?结束罪犯的性命是正义的裁决,还是犯罪?十二人轮流行刑,他们并不知道谁才是执行了死刑的刽子手,但又不是无迹可寻,毕竟虽然每个人都希望他死,但有这个力量能够制造致命伤口的人屈指可数。十二人都参与了行凶,也是给与彼此的一种约束,每个人都有着所有人的把柄,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投名状”吧。不同时代的人对于杀人复仇这种举动的看法也是不同的,电影的处理尤其凸显了这一点。而一代代读了故事的人,恐怕也是如此,这也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虽然朋友说以前暑假总是放老版的《东方快车谋杀案》,但其实我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在昨天看1974年版《东方快车谋杀案》时,我依然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特意标明1974年版,只是因为我在搜索这个版本时,发现了2010版以及日影版的《东方快车谋杀案》。
言归正传,和朋友一起看了2017版的电影后,突然兴起了对于小说版的强烈兴趣,而这本书并没有在我的收藏中。于是我在电商平台上下单,可是恰逢双十一,直到今天,我看完了1974版后,我才收到了这本小说。看完小说后,我反而更加想二刷2017版,1974版以及尚未找到资源的2010版,至于日影版可以最后再看。观看翻拍小说的电影乐趣大概就在于此,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演员,不同的表现手法会让电影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魅力。
我很久没有读过阿加莎的作品了,在对阿加莎推理话剧的热情消退后连推理小说都读得少了,当然也有可能是被京极夏彦的作品给打击了。今天重读阿加莎的作品,依然是觉得难以释怀。这是我阅读的波洛系列的第一本小说,我不知道波洛在处理其他案子时秉持着怎样的态度,但是在这个案件中我认为他是站在了十二位审判者这一边的。波洛给出两个答案,并把选择的权利交给董事布克先生,他也是整部车上除了十二位乘客以外最希望息事宁人的人。他的这种举动的本身也是一种默认。故事在波洛转身后截然而止,无从了解波洛的想法,大概需要看更多的故事,才能更了解波洛吧。
罪与罚,犯了罪的人逃脱了法律的惩罚,那么谁能给与他惩罚?结束罪犯的性命是正义的裁决,还是犯罪?十二人轮流行刑,他们并不知道谁才是执行了死刑的刽子手,但又不是无迹可寻,毕竟虽然每个人都希望他死,但有这个力量能够制造致命伤口的人屈指可数。十二人都参与了行凶,也是给与彼此的一种约束,每个人都有着所有人的把柄,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投名状”吧。不同时代的人对于杀人复仇这种举动的看法也是不同的,电影的处理尤其凸显了这一点。而一代代读了故事的人,恐怕也是如此,这也是小说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