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三不读后感40字聚集(16)
2022-08-18 来源:百合文库
慧能大师与佛结缘是出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慧能本来是一个不识字的砍柴樵夫。在一次给人送柴回家的路上,听人读诵《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意中触动了机缘,从此慧能与佛结下了不解之缘。
《金刚经》中的禅学智慧很多,但主要宗旨是讲“空”的哲理。提出了“无相布施,无我度生,无住生活,无得而修。
无相就是破除一切相,不住一切相,把虚妄的假相打破。才能不被外境所迷惑,认识到自心的本来面貌。
无我就是打破我执,认识到“我”的空性,我本无我,四大假合。
无住就是于法无所住,无论善恶,一切事情都是过眼云烟,都不能放在心中,如果执著于色,身,香,味,触,法之上生意念,就要受到六尘所蒙蔽。金刚般若就是无所执,无所得的妙智慧。
《金刚经》不但破除了文字和言教,“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所谓佛法,决不是能够用语言说出来的法,也并没有一个什么法是最上乘的法,因此,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金刚经》用“筏喻”来破除对法的执著;人渡河必须要靠舟筏,但渡到对岸以后,如果还舍不得扔下舟筏,那就是执著于法。
禅宗以修心为主,而《金刚经》中修行的根本也在修心,一切问题都围绕“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展开,而且《金刚经》认为,众生自心本来是清净的,《金刚经》破除了诸相,把修行的根本落在“无所住而生其心”上,只要做到了,无住生心,无我度生,无住生活,无得而修,随缘自在,就可以扫除一切虚妄。达到触处皆春的境界。
【篇二:金刚经读后感】
我记得有人说:中国人最可怕的是谁也不信,就信自己。我赞同,我个人觉的人总有晕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还相信自己的行为想法是正确的,那不就容易犯错吗?我觉得有点信仰挺好的,但是不是邪教啊。生命的长河,清澈透明,流淌的地方多了偶尔也会受染,能保持一颗清澈的心灵,力争清澈不是一件坏事,《金刚经》教人修行,修行,通常很容易让人想到诵经、坐禅、礼拜等,总有一定的固定形式。诚然,我们不能否定这是修行,但如果从“修行”二字的意义去看,修行不只是局限在这上面。行是指身、口、意三业之行,我们的意业因为有贪嗔痴的关系,使得我们不断地造作杀盗淫妄等业。修行就是修正行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修正错误的思想、语言、行为,使之符合道德规范,使之与道相应。
《金刚经》中的禅学智慧很多,但主要宗旨是讲“空”的哲理。提出了“无相布施,无我度生,无住生活,无得而修。
无相就是破除一切相,不住一切相,把虚妄的假相打破。才能不被外境所迷惑,认识到自心的本来面貌。
无我就是打破我执,认识到“我”的空性,我本无我,四大假合。
无住就是于法无所住,无论善恶,一切事情都是过眼云烟,都不能放在心中,如果执著于色,身,香,味,触,法之上生意念,就要受到六尘所蒙蔽。金刚般若就是无所执,无所得的妙智慧。
《金刚经》不但破除了文字和言教,“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所谓佛法,决不是能够用语言说出来的法,也并没有一个什么法是最上乘的法,因此,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金刚经》用“筏喻”来破除对法的执著;人渡河必须要靠舟筏,但渡到对岸以后,如果还舍不得扔下舟筏,那就是执著于法。
禅宗以修心为主,而《金刚经》中修行的根本也在修心,一切问题都围绕“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展开,而且《金刚经》认为,众生自心本来是清净的,《金刚经》破除了诸相,把修行的根本落在“无所住而生其心”上,只要做到了,无住生心,无我度生,无住生活,无得而修,随缘自在,就可以扫除一切虚妄。达到触处皆春的境界。
【篇二:金刚经读后感】
我记得有人说:中国人最可怕的是谁也不信,就信自己。我赞同,我个人觉的人总有晕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还相信自己的行为想法是正确的,那不就容易犯错吗?我觉得有点信仰挺好的,但是不是邪教啊。生命的长河,清澈透明,流淌的地方多了偶尔也会受染,能保持一颗清澈的心灵,力争清澈不是一件坏事,《金刚经》教人修行,修行,通常很容易让人想到诵经、坐禅、礼拜等,总有一定的固定形式。诚然,我们不能否定这是修行,但如果从“修行”二字的意义去看,修行不只是局限在这上面。行是指身、口、意三业之行,我们的意业因为有贪嗔痴的关系,使得我们不断地造作杀盗淫妄等业。修行就是修正行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修正错误的思想、语言、行为,使之符合道德规范,使之与道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