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反复练习的读后感汇总(24)
2022-08-18 来源:百合文库
人们原来认为大脑是很难被改变的,就好像这7个数字是一个非常难以逾越的屏障一样,但是事实不是如此,大脑有很多部分可以通过刻意训练来改造。因此这就是刻意训练的真正作用,改造身体的部分,去适应某种功能,从而达到更好的成绩,科学证明,这种研究是非常有用的,所以我们也要把这种训练方法,使用到平常的学习中来。
就好像以前我听竞赛班的学员们说,他们那些得IMO的学霸,几乎无法想象,一看到一个题那思路特别清楚,在我们眼中就是神人,他们做题有一个秘密,就是遇到一个到不会的题,看答案了把它看懂,看懂之后呢,再做一遍,这时候一般你能顺利做出来,要是不能顺利做出来,你肯定是没看懂,对吧?但是做出来还不是最终目的,一周之后你要再做一遍,一个月之后你还要再做一遍,这样重复四五遍之后,这个题几乎是烙印到你脑子里,几乎不会再遗忘。
这种烙印多了,你的大脑就一步步向着那个方向改造,经历了这种刻意训练,就是一种刻意改造的过程之后,你的成绩就有了极大幅度的提高。这就是刻意训练的魔力。
《学习之道》读后感1
本月选读了美国传奇人物乔希·维茨金的《学习之道》,乔希·维茨金在他31岁的时候完成了这本书的写作,书中记录了他在6岁开始在路边学习象棋,9岁便八度荣获全美象棋冠军,18岁开始学陈氏太极拳,并连续21次荣获全美太极冠军和世界冠军的成长经历。
通过阅读这本书,了解乔希·维茨金的学习过程,了解他的学习之道,就像乔希·维茨金说的:"我所擅长的即不是太极,也不是象棋,而是学习之道。"也可以使我们得到启发,甚至会得到触动,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根据各自的天赋和特长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乔希·维茨金在6岁的时候在华盛顿广场公园开始学习象棋,并在那里遇到了他的启蒙老师布鲁斯,布鲁斯教会了他如何平衡状态、如何约束自己、以及他参加的每一场比赛的心得体会。尤其是1993年,在他16岁的时候在印度参加的世界青年象棋大赛,当时他难以进入状态,与比赛的节奏合不上拍,但那里突然爆发了一场地震,地震和熄灭的灯启发了他,他的思路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在重返赛场继续比赛时拿下了这场比赛。其实我们在遭遇重大事件的时候,总会在不知不觉之中使得自己进入一种僵硬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并不能表现出自己的真正水平。我们在重要时刻会遭遇各种状况,我们能做的并不是想办法回避逃离,更不是暴跳如雷,我们要试着去适应这样的环境,让自己的思维跟着周围或心里的节奏走下去,让自己保持那种平和的心态,然后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才可以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最佳状态。
就好像以前我听竞赛班的学员们说,他们那些得IMO的学霸,几乎无法想象,一看到一个题那思路特别清楚,在我们眼中就是神人,他们做题有一个秘密,就是遇到一个到不会的题,看答案了把它看懂,看懂之后呢,再做一遍,这时候一般你能顺利做出来,要是不能顺利做出来,你肯定是没看懂,对吧?但是做出来还不是最终目的,一周之后你要再做一遍,一个月之后你还要再做一遍,这样重复四五遍之后,这个题几乎是烙印到你脑子里,几乎不会再遗忘。
这种烙印多了,你的大脑就一步步向着那个方向改造,经历了这种刻意训练,就是一种刻意改造的过程之后,你的成绩就有了极大幅度的提高。这就是刻意训练的魔力。
《学习之道》读后感1
本月选读了美国传奇人物乔希·维茨金的《学习之道》,乔希·维茨金在他31岁的时候完成了这本书的写作,书中记录了他在6岁开始在路边学习象棋,9岁便八度荣获全美象棋冠军,18岁开始学陈氏太极拳,并连续21次荣获全美太极冠军和世界冠军的成长经历。
通过阅读这本书,了解乔希·维茨金的学习过程,了解他的学习之道,就像乔希·维茨金说的:"我所擅长的即不是太极,也不是象棋,而是学习之道。"也可以使我们得到启发,甚至会得到触动,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根据各自的天赋和特长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乔希·维茨金在6岁的时候在华盛顿广场公园开始学习象棋,并在那里遇到了他的启蒙老师布鲁斯,布鲁斯教会了他如何平衡状态、如何约束自己、以及他参加的每一场比赛的心得体会。尤其是1993年,在他16岁的时候在印度参加的世界青年象棋大赛,当时他难以进入状态,与比赛的节奏合不上拍,但那里突然爆发了一场地震,地震和熄灭的灯启发了他,他的思路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在重返赛场继续比赛时拿下了这场比赛。其实我们在遭遇重大事件的时候,总会在不知不觉之中使得自己进入一种僵硬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并不能表现出自己的真正水平。我们在重要时刻会遭遇各种状况,我们能做的并不是想办法回避逃离,更不是暴跳如雷,我们要试着去适应这样的环境,让自己的思维跟着周围或心里的节奏走下去,让自己保持那种平和的心态,然后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才可以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