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详解读后感合集(6)
2022-08-18 来源:百合文库
” (Hermans,2004:75)该观念占据了图里译学理论的中心,并不断得到后继学者的阐释和发展,成为弥久长新的理论生长点。为描述规范在不同层次对文学翻译活动的制约力,图里将其三分为:预备规范、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在翻译过程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规范在起作用。预备规范影响译者对翻译文本的选择,在翻译开始前便发挥功效,涉及某一文化在特定时间内一些足以影响翻译选材的政策和允诺的翻译路径。初始规范在逻辑上先于操作规范,初始规范从宏观层面决定译者翻译的总体策略,决定其翻译作品的特征,主要对译者面临的3种抉择进行范畴分类:恪守原语规范,顺应译语规范,抑或折乎其中,两不偏废;而译者面对的是两大片文化,作为社会文化制约力的规范同样异地而设,分为原语文化规范和译语文化规范两套截然不同的范式。若译者的选择偏向原文,恪守原语文化规范,其翻译就会更贴近原作,会产生“充分的翻译”(adequacy),尽管译者对原著字随句摹,如影随形,但往往会因文化情节与目标语社会相去甚远而难以获得后者的认同;
若译语文化规范占上风,译者更多地是想满足译语读者的期待,则炮制出“可接受的翻译”(acceptable)。而充分性和可接受性是一个连续统一体,因为翻译从来就不可能完全充分或彻底可接受。操作规范则用以描述翻译操作过程中影响译者实际抉择的各种语言和文本规范。图里预设的规范模式摒弃了传统译学所推崇的一对一的对应理念及文学或语言上等值的可能性,将原文与译文在交叉的文化系统的符号网中进行聚合(Gentzler,1993:133~134),也将翻译置于译语社会文化制约体系中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经验描述,其进步性自不待言。下面将逐一分析这3类规范在梁译本中的体现,说明梁译本如此有争议并非偶然,是3类规范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翻译规范视角下梁实秋的《莎士比亚全集》翻译
1.预备规范与文本的抉择预备规范指某一特定语言文化背景下,那些在选择翻译文本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很显然,选择翻译文本是翻译过程中很关键的一步,由于受到不同时代主流文化和文艺思想的影响,译者会选择不同题材和内容的作品译介。一般情况下,译作越接近目的语文化环境,越接近目的语读者的需求与期待,就越受欢迎。因此译者会尽量使自己的选材符合目的语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梁实秋的翻译选择从历史出发,根据自身民族的文化特点寻求定位,继承了中国传统诗学的人本主义精神,希望以古典审美极力恢复中西传统健全的人文精神;同时他执著于文化传播和文学自身建设的追求,对莎士比亚作品的译介是出于文化传播和吸收的目的,试图通过翻译构建起伦理人性的诗学观,这是借外来文化提升本土文化的一种努力,同时也为本土文化接受和吸收更多的外来优秀文化奠定了基础。
若译语文化规范占上风,译者更多地是想满足译语读者的期待,则炮制出“可接受的翻译”(acceptable)。而充分性和可接受性是一个连续统一体,因为翻译从来就不可能完全充分或彻底可接受。操作规范则用以描述翻译操作过程中影响译者实际抉择的各种语言和文本规范。图里预设的规范模式摒弃了传统译学所推崇的一对一的对应理念及文学或语言上等值的可能性,将原文与译文在交叉的文化系统的符号网中进行聚合(Gentzler,1993:133~134),也将翻译置于译语社会文化制约体系中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经验描述,其进步性自不待言。下面将逐一分析这3类规范在梁译本中的体现,说明梁译本如此有争议并非偶然,是3类规范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翻译规范视角下梁实秋的《莎士比亚全集》翻译
1.预备规范与文本的抉择预备规范指某一特定语言文化背景下,那些在选择翻译文本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很显然,选择翻译文本是翻译过程中很关键的一步,由于受到不同时代主流文化和文艺思想的影响,译者会选择不同题材和内容的作品译介。一般情况下,译作越接近目的语文化环境,越接近目的语读者的需求与期待,就越受欢迎。因此译者会尽量使自己的选材符合目的语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梁实秋的翻译选择从历史出发,根据自身民族的文化特点寻求定位,继承了中国传统诗学的人本主义精神,希望以古典审美极力恢复中西传统健全的人文精神;同时他执著于文化传播和文学自身建设的追求,对莎士比亚作品的译介是出于文化传播和吸收的目的,试图通过翻译构建起伦理人性的诗学观,这是借外来文化提升本土文化的一种努力,同时也为本土文化接受和吸收更多的外来优秀文化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