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歌》影响读后感汇编(2)
2022-08-18 来源:百合文库
鲁迅的《采薇》写于一九三五年十二月,是一篇含意深刻,很有艺术特色的历史小说。它主要根据《史记·伯夷列传》,并把《史记》的《周本纪》、《齐世家》、《殷本纪》,《尚书》的《泰誓》、《武成》,以及蜀汉谯周的《古史考》,汉刘向的《列士传》,明王三聘的《古今事物考》等书中的有关材料组织进去,浑然一体,意义翻新。茅盾曾称它“巧妙地化陈腐为神奇”。又说:“《采薇》无一事无出处;从这样一篇小说就可以窥见鲁迅的博览。”这说明《采薇》是鲁迅匠心独运的杰作。
众所周知,鲁迅的历史小说,都具有古今交融,借古讽今的特点,含义也非常深远,因而在把握它的主题方面,不免常常意见分歧,《采薇》也不例外。有人认为“《采薇》中借助了两个不食周粟而终于饿死在首阳山上的迂腐老人的传说,对现实中的盲目的正统观念者予以嘲笑”。也有人认为《采薇》“刺了那些如果不及时人情自己思想的糊涂总有一天要成为可怜而又可鄙的遗老遗少的盲目正统观念这。”有人认为鲁迅在《采薇》中所要揭发和批判的是“伯夷叔齐的盲目的正统观念和腐朽的封建道德”。有人认为《采薇》“是撕下周末周初伯夷,叔齐身上的伪装,对这两个古代隐士的狼狈相予以心酸嘲讽的历史小说。”如此等等,这些说法。也许以往诸说都在各自的逻辑线路上读书了《采薇》的某一方面意蕴。但我觉得他们都偏离了作品的总体构思,是对一些微不足道的片段做了不甚切合实际的发挥后推衍出的.
急功近利的结论。当然,严格来说,对一部作品的任何言说都带有猜想的性质,而我们所应做的事从作品的总体分析出发。
由于《故事新编》写的是远古的历史题材,主人公的性格,气质的基本特征与鲁迅本人差别很大,而且在情绪表达上也已从热情的喊叫转向了深沉的思索,人物塑造更是从主体个性的灌注转向了客观的描述,因此,读这部作品很容易让人“超凡脱俗”地漠视作家的存在,沉潜到久远的历史当中观看古代圣哲们的表演。我觉得《采薇》的深层意蕴与鲁迅的人生经验密切相关。在我的审美景观中,鲁迅通过伯夷,叔齐的故事又要的事表达这样的《采薇》的主题:嘲讽伯夷叔齐恪守“王道”的迂腐性,揭露和批判“王道”的虚伪性。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为笃信王道的夷,齐,结果却被王道吞噬了,从侧面说明了王道的虚伪性。同时也表达了在污浊的世界中执着的遵循自己的内心真性,为践行一种人生理想顽强地活下去是多么地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