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梁晓声烛的泪读后感收集(10)

2022-08-17 来源:百合文库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他在“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活动”上海答问上和老师们有段精彩的对话:
“问:易老师您好!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不完全同。
易中天:我完全不同。
问:还有人说教师是“蜡烛”。我认为,教师有责任育人,但是我们不能承担全部的责任。不应该牺牲自己照亮别人,或者是社会眼睁睁看着老师牺牲,以消耗为代价,老师也是社会人。我的理解,如果非要比喻成照明工具的话,老师应该是有一套自身自带蓄电或者不用电却有照明功能的。
易中天:我同意。
问:对于“园丁”的比喻我个人很认同。因为园丁以养花种草养活自己,用自己的劳动换取美。
易中天:您请坐。如果一定要把老师做一个形象比喻的话,工程师、蜡烛、园丁,我都不同。因为他们共同的一点,是不把学生当人。灵魂工程师的说法,意思就是学生是一架机器,螺丝可以下下来,然后在里面修,否则你怎么可以塑造他的灵魂?他的灵魂是你可以用螺丝刀什么的改装吗?园丁还是不把学生当人,当花、当草。学生是人啊!所以我认为,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的朋友,好朋友。(掌声)最好的老师是一片爱心对待自己的学生,然后跟他交流,伴随他成长。但是要记住,任何人的成长都是自个儿的`事,谁都不能代替,更不能强迫。
……。”
摘录出这段对话,我只是想说千万不要把教师按庄子所讲的“至人”“神人”“圣人”的要求来规范,他们也是社会人,只是职业的角色与其他人不同而已,也需要吃喝拉撒。这时,有人站出来就要发问:教师不做“蜡烛”,那就做“春蚕”吧!
一提到“春蚕”,我就想到了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诗句,我倒觉得自己还像一只“春蚕”,可我不愿做那种自私的“养蚕人”光叫“蚕”“吐丝”,不关心其能否“再吐”,能否“吐好”,“吐好”需求什么,还能“吐多久”的“可怜虫”。此外,我也不愿只为了“吐丝”,非要把自己禁闭进那么狭小的角落里,不见天日。作茧自缚“吐丝”,对于像我这样个性的人来说,无疑如杀鸡取卵般得不偿失。我不愿看到这样愚蠢的故事将恶性循环上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