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是非关系读后感合计(72)
2022-08-18 来源:百合文库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篇8
第一次接触“非暴力沟通”这个概念还是两年前,那时我还在社工机构上班,也要感谢这个专业和工作经历,让我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一些在生活中很有益处的知识和技能。
人们常说电影、音乐和书籍都是常读常新的,我想书还是书,电影也还是影,不一样的是人的变化。第一次读本书,粗略地看了一遍,没有太深刻的印象,但总体而言,觉得这是一本不错的书。
今年是第二次读它,看得比较慢,断断续续的,大概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对于本书,最触动自己的有两点。第一点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很看重感受的自我觉察和表达,他说事实上情绪和感受来源于自身的需要,而不是取决于外界,外界是一个刺激和诱发因素。比如我们常用某人让我觉得开心,某人做了什么事儿让自己生气难过这样的表达句式,就是把自己放在被动的位置上,也就承认别人可以控制我们的情绪,同时别人也需要为我们的情绪负责,如果是负面的情绪,那就会容易产生埋怨指责等行为,如果对方认可,可能就会觉得内疚,如果想利用内疚的情绪去促使对方做出符合自己意愿的行为,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情感操控,例如父母与孩子,或者恋人之间都有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情绪来源于本身,不过人和人之间的互动总是会相互影响的,所以在有情绪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去关注自己和别人的需要,那样彼此的沟通会更和谐。
《非暴力沟通》第二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点在于不评判(non—judgemental)。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是不是最高形式,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真的很难。因为评判太容易了。
这里要提到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就是观察,并且要学会观察和评论,尽可能客观地去描述事件本身。这让我想起自己有一天下班回家路上等公交车的时候,看到一个中年男子使劲追着一辆公交车,但还是没追上。旁边一个男子看到这一幕,发出窃窃地笑声,说这人怎么这么傻。如果换做是我,如果没有什么紧急的事儿,我估计不会去追,追不上自己可能会觉得尴尬。但当时我想的是我们只是看到了一个表面的事实,或者说一个片段,他那么着急想赶车,那他的需要是什么呢?由这个事件,让我想到了无意识的评判无处不在。
第一次接触“非暴力沟通”这个概念还是两年前,那时我还在社工机构上班,也要感谢这个专业和工作经历,让我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一些在生活中很有益处的知识和技能。
人们常说电影、音乐和书籍都是常读常新的,我想书还是书,电影也还是影,不一样的是人的变化。第一次读本书,粗略地看了一遍,没有太深刻的印象,但总体而言,觉得这是一本不错的书。
今年是第二次读它,看得比较慢,断断续续的,大概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对于本书,最触动自己的有两点。第一点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很看重感受的自我觉察和表达,他说事实上情绪和感受来源于自身的需要,而不是取决于外界,外界是一个刺激和诱发因素。比如我们常用某人让我觉得开心,某人做了什么事儿让自己生气难过这样的表达句式,就是把自己放在被动的位置上,也就承认别人可以控制我们的情绪,同时别人也需要为我们的情绪负责,如果是负面的情绪,那就会容易产生埋怨指责等行为,如果对方认可,可能就会觉得内疚,如果想利用内疚的情绪去促使对方做出符合自己意愿的行为,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情感操控,例如父母与孩子,或者恋人之间都有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情绪来源于本身,不过人和人之间的互动总是会相互影响的,所以在有情绪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去关注自己和别人的需要,那样彼此的沟通会更和谐。
《非暴力沟通》第二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点在于不评判(non—judgemental)。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是不是最高形式,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真的很难。因为评判太容易了。
这里要提到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就是观察,并且要学会观察和评论,尽可能客观地去描述事件本身。这让我想起自己有一天下班回家路上等公交车的时候,看到一个中年男子使劲追着一辆公交车,但还是没追上。旁边一个男子看到这一幕,发出窃窃地笑声,说这人怎么这么傻。如果换做是我,如果没有什么紧急的事儿,我估计不会去追,追不上自己可能会觉得尴尬。但当时我想的是我们只是看到了一个表面的事实,或者说一个片段,他那么着急想赶车,那他的需要是什么呢?由这个事件,让我想到了无意识的评判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