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读后感吕不韦精练(2)
2022-08-18 来源:百合文库
《资治通鉴》读后感 篇1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题记
我喜欢读历史,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很多时候我们对现实的问题或者时代的躁动不安一筹莫展,觉得我们走进了现实的死胡同,根本无路可走。这时候,我们不妨回头看看历史,接近经典的史书、阅读经典的史书、品味经典的史书,看看几千年来历史河流里古人们给我们留下的智慧。正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看看千秋万代历史伟人给我们留下的智慧和教训,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探讨我们大学生的人生规划,总能发人深省,获益良多。历史的车轮滚滚,亿万生灵在历史的足迹下都显得如此渺小。但司马光用自己的生花妙笔,为我们留下了一部永恒的著作,永享后人的敬仰和万世的荣光!这就是《资治通鉴》。
我之所以选择读《资治通鉴》,主要是因为《资治通鉴》历史地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了解我国古代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的重要历史典籍,在顺利完成后,便立即成为史学著作的典范,受到历代学者的共同赞许。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更是评价《通鉴》时说:“司马温公《通鉴》,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结构之宏伟,其取材之丰赡,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势不能不据以为蓝本,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温公亦伟人哉!”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们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在这部书里,司马光他们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比如《资治通鉴》中《三家灭智伯》,晋国智家选取接班人,重才不重德,导致本来实力强大的智家军队被消灭、土地被分割,成员被全部处死,智家从此从历史舞台消失。这,是给当今那些企业乃至国家的管理者关于品德的重要性,上了深刻的一堂课呢?是否让那些徘徊在如何抉择人生仕途手段的人有了启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