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一年级元稹的读后感精练(16)

2022-08-17 来源:百合文库
“人生道路上的生死知音。”
陆建华先生用这样的话来评价汪曾祺与沈从文先生的关系,真是到位。17岁这年,因日本人占领江南,汪曾祺随家人出城躲避战火,在复习准备考大学的同时,反反复复地看了《猎人手记》和《沈从文选集》。他不仅为屠格涅夫描绘的俄国农奴的悲惨生活所震惊,更为沈从文笔下湘西山民的哀乐故事所感染。“对于沈从文作品中隐隐约约流露出的忧郁,尤其感到充满美和诗意,并由此领略到人生的真谛”。这是汪曾祺第一次接触到沈从文先生的小说,因为这样的美和诗意,19岁,汪曾祺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大二时开始选修沈从文开设的“各体文习作”、“创作实习”和“中国小说史”三门课,在沈先生的指导下写了平生第一篇小说《灯下》,从此走上创作之路。汪曾祺多次说,“我追随沈从文先生多年,受到教益很多,而印象最深的是两句话。一句是:‘要贴到人物来写’…
…另外一句话是:‘千万不要冷嘲’。”前一句是小说做法问题,后一句既是对生活的态度,也是对写作的态度。沈从文先生对汪曾祺的影响,是全面的,真诚的,也是深刻的。
汪曾祺多次在文章中提及沈从文先生的为人和为文,以沈先生或其作品为名的专门回忆性文章就有13篇,其他文中涉及的更多。
在这些文章中,他详细解读了沈从文先生的《边城》、《萧萧》、《长河》等名作,分析了对其作品的语言、结构、环境、人物、结尾等小说创作要素;对沈从文先生的文体试验等创作教学方法和实践予以了充分肯定;对沈从文的“转业”进行了探究,劝告世人应从这种“转业”得出应有的历史体会;他为沈从文长期受冷遇、被误解甚至遇到歧视、批判做辩护,甚至一反个人谦和宽容的常态,对一些评论家、文学史家,违背良心不断故意对沈从文加以歪曲和误解的行径,义愤填膺;他对沈从文先生的寂寞、爱国和重造民族品德的思想等阐释恰到好处;他推崇沈从文对青年不遗余力的帮助,钦佩他的“耐烦”和执着,认同他“好看的应该长远存在”…… 而这些,不只是汪曾祺的反哺,更是他对沈从文先生的理解,这样的理解,说到底,还是源自沈从文先生对学生的影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