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心中隐士读后感合集(8)
2022-08-17 来源:百合文库
寻隐者不遇读后感3
隐士指古代一些怀才不遇的人,他们常常心怀理想却找不到舞台去施展。于是便借诗抒怀,贾岛寻隐者不遇便是其中佼佼。全诗描写了一幅访隐不遇怅然若矢的情境,作者笔下人物兴冲冲去往隐士所居却被弟子挡于门外。询问之下言说老师外出采药未归。此人急于见到该位高人便让弟子速去寻找弟子却说不知道,老师的去处于是他便离去了。诗中人物那种寻人不到弟子傲慢态度就好比像当今社会求人办事手下那种不可一世趾高气扬的样子以及本人那种高高在上的态势,其实这样的人是最没本事。一个有本事的人和气微笑示人有问必答甘愿作阶梯蜡烛抬高别人贬低自己。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 篇1
一是学到一些理论知识。比如如何在文章中用字,其中他提到中国汉字的独特性和意义,他说中国汉字是用来看的,不是说的。许多诗歌一朗诵就没有以前的东西了,所以他反对朗诵诗歌和散文。他主张一字一字的认真扣字眼,沈从文的《边城》不到七万字,但写了半年,汪曾祺的散文同样从一个一个的字来看没有什么独特。但当放到一起那种行云流水的洒脱真的很奇妙。他主张刻画人物不应该描写太多。而应该从环境、声音、颜色等各个方面进行描写和烘托。如何组织文章?他说他是先在头脑里面对整个文章有了轮廓以后才写的,要先有个整体的构思。这些都是他端一杯清茶静坐时想出来的。
二是他的散文风格朴素、简练。人人看了都会明白,都能看懂,正是师承了沈从文的特点。虽然朴素,但那是一种文学修辞,文学语言,不是方言,没有在语言上的研究和大师的本领,是写不出那样的文字的。汪曾祺也说到老师沈从文、老舍他们是怎样练字的。汪曾祺本人家学渊源深厚,爱好广泛,上小学时,他的祖父就给他教《论语》,写小论文“义”,这就相当不错了,我上小学时,除了会放羊、掏鸟窝之外,文化的东西是绝缘的。汪曾祺散文我觉得最值得称道的是那种“真”,一点没有矫揉造作的嫌疑。是真情、真语言。尤其是那种语言真是难得,是应该让我们这些后辈好好揣摩的。一看就令人舒服,可信,不像现在好多人写的文章喜欢辞采华丽,但内容空空。不舒服,很令人别扭,不真实。由于爱好广泛,他的散文自然就非常博雅,草木性灵、历史文化、人物掌故、民俗风土、艺术文物…
隐士指古代一些怀才不遇的人,他们常常心怀理想却找不到舞台去施展。于是便借诗抒怀,贾岛寻隐者不遇便是其中佼佼。全诗描写了一幅访隐不遇怅然若矢的情境,作者笔下人物兴冲冲去往隐士所居却被弟子挡于门外。询问之下言说老师外出采药未归。此人急于见到该位高人便让弟子速去寻找弟子却说不知道,老师的去处于是他便离去了。诗中人物那种寻人不到弟子傲慢态度就好比像当今社会求人办事手下那种不可一世趾高气扬的样子以及本人那种高高在上的态势,其实这样的人是最没本事。一个有本事的人和气微笑示人有问必答甘愿作阶梯蜡烛抬高别人贬低自己。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 篇1
一是学到一些理论知识。比如如何在文章中用字,其中他提到中国汉字的独特性和意义,他说中国汉字是用来看的,不是说的。许多诗歌一朗诵就没有以前的东西了,所以他反对朗诵诗歌和散文。他主张一字一字的认真扣字眼,沈从文的《边城》不到七万字,但写了半年,汪曾祺的散文同样从一个一个的字来看没有什么独特。但当放到一起那种行云流水的洒脱真的很奇妙。他主张刻画人物不应该描写太多。而应该从环境、声音、颜色等各个方面进行描写和烘托。如何组织文章?他说他是先在头脑里面对整个文章有了轮廓以后才写的,要先有个整体的构思。这些都是他端一杯清茶静坐时想出来的。
二是他的散文风格朴素、简练。人人看了都会明白,都能看懂,正是师承了沈从文的特点。虽然朴素,但那是一种文学修辞,文学语言,不是方言,没有在语言上的研究和大师的本领,是写不出那样的文字的。汪曾祺也说到老师沈从文、老舍他们是怎样练字的。汪曾祺本人家学渊源深厚,爱好广泛,上小学时,他的祖父就给他教《论语》,写小论文“义”,这就相当不错了,我上小学时,除了会放羊、掏鸟窝之外,文化的东西是绝缘的。汪曾祺散文我觉得最值得称道的是那种“真”,一点没有矫揉造作的嫌疑。是真情、真语言。尤其是那种语言真是难得,是应该让我们这些后辈好好揣摩的。一看就令人舒服,可信,不像现在好多人写的文章喜欢辞采华丽,但内容空空。不舒服,很令人别扭,不真实。由于爱好广泛,他的散文自然就非常博雅,草木性灵、历史文化、人物掌故、民俗风土、艺术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