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私寡欲学道德经读后感汇聚(84)
2022-08-17 来源:百合文库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在老子之前,人们以为宇宙间的万物都有神在统治着,最高的神就是天,又称天帝。这种观念,到了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时期才开始了变化。老子就是较早的从哲学方面有意识地、明确地否认天帝的思想家。他在《周易》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老子“道论”的中心思想是:“道即自然,自然即道”。他说,“道”是万物之母:“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第一章》)这就是说,作为宇宙的本源就是道,它是永远存在的。道的运行是自由的、必然的,即按其自身的规律而运行。天地万物都是由它产生的,它是宇宙的母体。
“无为而治”。老子的“道论”,基本上可概括为“天道自然观”。所以老子的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基本上是人当法道,顺其自然。至于如何治理国家呢?他认为最好是采取“无为而治”的办法,让人民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用无所作为听其自然发展的办法,来到达治理好国家的目的。在老子看来,无为正是有所作为,“无为而无不为”,就是这个意思。老子反对用刑、礼、智这些来治理国家,他反对加重人民税收,反对拥有强大的兵力,他说过:“乐杀人者,则不能够得志于天下。”(《第三十一章》)他同时也反对工商业,反对知识和文化。在老子看来,人类社会不要“圣智”、“仁义”、“巧利”,国家就大治了。这三种东西不足以治国,最好的办法是,使人们着意于“朴素”,少有“私欲”,不求知识,就能够没有忧患了。
老子所向往的梦想世界是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他说:“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第八十章》老子这一设想,在必须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减轻剥削的愿望。老子说过,人民为什么过着饥寒的生活呢?是因为他们的君主取赋税多的缘故。“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第七十五章》)。又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第七十四章》)这反映了老子政治思想中的提高因素。可是,小国寡民的梦想,却是幻想,它是违反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但我们应当看到,老子的这一举动是抨击奴隶社会制度的不合理,它对后世的提高思想家、空想的社会改革家却有着深远的影响。
“无为而治”。老子的“道论”,基本上可概括为“天道自然观”。所以老子的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基本上是人当法道,顺其自然。至于如何治理国家呢?他认为最好是采取“无为而治”的办法,让人民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用无所作为听其自然发展的办法,来到达治理好国家的目的。在老子看来,无为正是有所作为,“无为而无不为”,就是这个意思。老子反对用刑、礼、智这些来治理国家,他反对加重人民税收,反对拥有强大的兵力,他说过:“乐杀人者,则不能够得志于天下。”(《第三十一章》)他同时也反对工商业,反对知识和文化。在老子看来,人类社会不要“圣智”、“仁义”、“巧利”,国家就大治了。这三种东西不足以治国,最好的办法是,使人们着意于“朴素”,少有“私欲”,不求知识,就能够没有忧患了。
老子所向往的梦想世界是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他说:“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第八十章》老子这一设想,在必须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减轻剥削的愿望。老子说过,人民为什么过着饥寒的生活呢?是因为他们的君主取赋税多的缘故。“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第七十五章》)。又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第七十四章》)这反映了老子政治思想中的提高因素。可是,小国寡民的梦想,却是幻想,它是违反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但我们应当看到,老子的这一举动是抨击奴隶社会制度的不合理,它对后世的提高思想家、空想的社会改革家却有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