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豌豆基因组论文读后感汇合(28)

2022-08-17 来源:百合文库
2.2 基因学说的创立
Mendel的遗传因子学说是宏观水平上的发现,其所提出的遗传因子到底是否存在于细胞中需要进行细胞水平上的研究。随着当时工业生产的发展,用以研究生物学实验的仪器设备有了极大的改进。20世纪初,Boveri T.[2]和Sutton W.S.[3]各自在研究减数分裂时,发现遗传因子的行为与染色体行为呈平行关系,提出了基因就在染色体上的假说。然后,1910年,Morgan T. H.等[4]用果蝇作材料,进行了一系列杂交实验,发现了伴性遗传现象和基因连锁互换定律,直接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建立了染色体遗传理论。1926年,Morgan T.H.正式提出了基因学说,即“三位一体”的基因概念,基因首先是决定性状的功能单位,能控制蛋白质的表达,决定一定的表型效应;其次是一个突变单位,可以发生在等位基因之间,表现出变异类型;
最后它是一个重组单位,只发生在基因之间,可以产生与亲本不同的基因型[5]。这把染色体和基因联系了起来,说明了基因具有物质性,不过,Morgan在其著作中并没有涉及基因的本质是什么以及基因的功能是如何发挥等问题。
2.3 基因化学本质的研究
对于基因的化学本质和功能等问题,早在1909年,英国Garrod A.E.就提出过基因产生酶的观点。之后,1941年斯坦福大学Beadle G.和Tatum E.[6]在研究真菌过程中,提出了“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认为一个基因控制一个酶的合成,基因通过酶控制生物的代谢途径,这从生物化学角度阐述了基因的功能,不过这种基因的概念仍然没有揭示基因的化学本质,只是解释了基因发挥功能的途径。到1944,Avery等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是DNA,然后,1956年,美国的Fraenkel又通过烟草花叶病毒实验证明了RNA也可以作为遗传物质进行传递[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