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街亭的读后感200字集合(10)
2022-08-17 来源:百合文库
假如,当初诸葛亮不留“人情”,而是派其他可靠的将领去挡守华容,那么,可能曹操会被擒捉;又假如从那次吸取教训,这一次秉公办事,不管马谡怎样拍胸脯、下保证,不合适就不用,那么就有可能避免失街亭的悲剧。而事实恰恰相反,诸葛亮并未从第一次失策中吸取教训,而是在重蹈覆辙之后,才“深恨已之不明”,流泪斩了马谡。可是,这时只能是明军法而已了,对“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出师表》)的大业,又有什么作用呢7
可见,与其执法如山在后,还不如任人唯贤在前!
敬爱的周总理在这一方面可作我们的楷模。他在处理葛洲坝水电站设计方案时,就是这样的。1971年,周总理经过调查,及时发现工程建设中的问题,当机立断决定:主体工程暂停,修改设计方案。他严肃地说:“长江出了乱子,不是一个人的事……是整个国家、整个党的事。”(1984年2月28日《报刊文摘》)当周总理得知工程的各级指挥长官是各级“军区司令”后,就毫不留情地把他们撤换了,接着调集精通业务的专家,成立技术委员会。方案几经专家的推敲修改,终于战胜了1981年百年不遇的洪灾(1981年6月《文汇·中国的新长城》)。假如周总理徇私情,照顾这些大司令员的面子,仍然让他们指挥,等到葛洲坝决了堤,再去“执法”,又有什么用呢?
由此我想起了我国现阶段的体制改革。领导同志也应从中得到启示:用人办事决不能徇私情、碍面子。不能因六亲九眷再三请求,知心朋友慷慨陈词,就顾面子而不顾事业违心用人。我们只能拿“德才兼备”的.尺子去量人、选人、用人。特别是那些与街亭一样“干系甚重”的部门,更应如此。否则,待到演出“空城计”,再“斩马谡”,就悔之晚矣!
作者从人们读《失街亭》的感受和看法写起,深入分析诸葛亮出差错的原因,再正面论述不留人情会出现的结果学得,出结论:与其执法如山在后不如任人唯贤在前再联想到周总理不徇私情任人唯·贤制改革领导人用人办事决不能徇私情碍于面子,应拿德才兼备的尺子去量人、选人、用人,点出写作目的。条理清晰,针对性强。
可见,与其执法如山在后,还不如任人唯贤在前!
敬爱的周总理在这一方面可作我们的楷模。他在处理葛洲坝水电站设计方案时,就是这样的。1971年,周总理经过调查,及时发现工程建设中的问题,当机立断决定:主体工程暂停,修改设计方案。他严肃地说:“长江出了乱子,不是一个人的事……是整个国家、整个党的事。”(1984年2月28日《报刊文摘》)当周总理得知工程的各级指挥长官是各级“军区司令”后,就毫不留情地把他们撤换了,接着调集精通业务的专家,成立技术委员会。方案几经专家的推敲修改,终于战胜了1981年百年不遇的洪灾(1981年6月《文汇·中国的新长城》)。假如周总理徇私情,照顾这些大司令员的面子,仍然让他们指挥,等到葛洲坝决了堤,再去“执法”,又有什么用呢?
由此我想起了我国现阶段的体制改革。领导同志也应从中得到启示:用人办事决不能徇私情、碍面子。不能因六亲九眷再三请求,知心朋友慷慨陈词,就顾面子而不顾事业违心用人。我们只能拿“德才兼备”的.尺子去量人、选人、用人。特别是那些与街亭一样“干系甚重”的部门,更应如此。否则,待到演出“空城计”,再“斩马谡”,就悔之晚矣!
作者从人们读《失街亭》的感受和看法写起,深入分析诸葛亮出差错的原因,再正面论述不留人情会出现的结果学得,出结论:与其执法如山在后不如任人唯贤在前再联想到周总理不徇私情任人唯·贤制改革领导人用人办事决不能徇私情碍于面子,应拿德才兼备的尺子去量人、选人、用人,点出写作目的。条理清晰,针对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