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识才》彭荣模读后感汇合(4)
2022-08-17 来源:百合文库
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陈景润在“全国数学论文报告会”上被分配在数论代数分组,在其中占了一席之地,并在大会上宣读完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于是得到了充分的认可。
B.《人民xx》报道了“全国数学论文报告会”,并对陈景润的那篇论文进行了客观且不乏冷静的评价,这是陈景润的成果终于得到了公认的原因之一。
C.华罗庚总结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成才道路,愿意像伯乐那样去发现科学研究中的“英才”,因此他把期望寄托在仅见过一面的陈景润身上。
D.陈景润的科研方式一直是孤雁独翔式,即习惯于一个人独处,习惯于单枪匹马地丢叩响科学的殿堂。华罗庚厚爱他的这些独特研究个性。
5.从“慧眼识英才”事迹中可以看出华罗庚与陈景润具有哪些重要品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4分)
6.对文章结尾一段有人认为和“慧眼识英才”关系不大,应该删去;有人则认为是必须要有的。请结合文章谈谈你对此的看法。(5分)
参考答案:
4.(3分)B【解析】A项对文中“占了一席之地”解说理解错误,“读完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了认可”表述也不符合原文,0分;B项准确解说原文相关句,3分;C项“华罗庚总结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成才道路”解说在文中没有根据,介绍华罗庚的人生经历和成才道路的是作者,0分;D项将文中“厚爱之心”与“充分理解”混淆错误,0分。
5.(4分)①华罗庚的乐于发掘提携新人的无私厚爱精神和尊重不同科研习惯的容人之心;②陈景润的坚持不懈的科研精神和知恩善报的感恩之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6.(5分)认为应该删去。①文章谈的是“慧眼识英才”,结尾则表达的是“英才”感恩“慧眼”,不合主题;②华罗庚和陈景润的事迹及性格塑造在最后一段前就已经塑造完成,因此最后一段就可以删去;③最后一段的感恩情节可以简要地在前面文字中体现而没有必要单独成为结尾段,有了最后一段反而在情感表达上和前面的出现不一致,应该删去。
A.陈景润在“全国数学论文报告会”上被分配在数论代数分组,在其中占了一席之地,并在大会上宣读完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于是得到了充分的认可。
B.《人民xx》报道了“全国数学论文报告会”,并对陈景润的那篇论文进行了客观且不乏冷静的评价,这是陈景润的成果终于得到了公认的原因之一。
C.华罗庚总结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成才道路,愿意像伯乐那样去发现科学研究中的“英才”,因此他把期望寄托在仅见过一面的陈景润身上。
D.陈景润的科研方式一直是孤雁独翔式,即习惯于一个人独处,习惯于单枪匹马地丢叩响科学的殿堂。华罗庚厚爱他的这些独特研究个性。
5.从“慧眼识英才”事迹中可以看出华罗庚与陈景润具有哪些重要品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4分)
6.对文章结尾一段有人认为和“慧眼识英才”关系不大,应该删去;有人则认为是必须要有的。请结合文章谈谈你对此的看法。(5分)
参考答案:
4.(3分)B【解析】A项对文中“占了一席之地”解说理解错误,“读完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了认可”表述也不符合原文,0分;B项准确解说原文相关句,3分;C项“华罗庚总结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成才道路”解说在文中没有根据,介绍华罗庚的人生经历和成才道路的是作者,0分;D项将文中“厚爱之心”与“充分理解”混淆错误,0分。
5.(4分)①华罗庚的乐于发掘提携新人的无私厚爱精神和尊重不同科研习惯的容人之心;②陈景润的坚持不懈的科研精神和知恩善报的感恩之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6.(5分)认为应该删去。①文章谈的是“慧眼识英才”,结尾则表达的是“英才”感恩“慧眼”,不合主题;②华罗庚和陈景润的事迹及性格塑造在最后一段前就已经塑造完成,因此最后一段就可以删去;③最后一段的感恩情节可以简要地在前面文字中体现而没有必要单独成为结尾段,有了最后一段反而在情感表达上和前面的出现不一致,应该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