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三纲的读后感细选(10)
2022-08-17 来源:百合文库
在这里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儒家思想家运用逻辑推理方法的妙处,()他们通过说理把如何成为君子的方法说得清晰明了和通俗易懂。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只要人们按照“格物”、“致知”、“诚意”和“正心”的顺序去自觉地修身,终究会获得圆满的人生。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本是指事物的本质和人的本质,末是指事物的细节。这一段讲的道理是,一个人的本质如果存在大问题,他就不可能做好人,更不可能成为一个得道的高人。这个思想用在做事方面也是一样的道理,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如果没有抓到事物的核心本质,他就不可能做好事情,包括事物的细节方面也是如此。上述理论可以引申出如下的道理,一个人没有把自己的事情搞好,就无法做更大的事情,更谈不上治国和平天下这样的大事。一个修养深厚的人不可能做出浅薄而无理的事情,而一个不注重修身的人,也不可能自动自发地做出什么好事情和完成一件大事。这里讲的道理完全符合自然界的因果法则,没有种因,哪里会得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确是千古不变之真理!
学习《大学》使人们懂得人生要及早修身养德,只有先修好自身,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也才能够不枉来人世间一次。愿天下有更多的人都能够通过学习人类文化的经典,不断提升自身的品德,为造福全人类的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背影读后感300字悲惨世界英文读后感“大学之道”——《大学》新读之一
《大学》读后感1
《大学》作为四书之一是古人必修的科目,千年之后,再读《大学》,也能从中感受到当时的思想风潮。可以说它影响着千万古人,也形成了他们独特的具有中国色彩的思维方式与做人原则。其中某些道理沿用至今,我们的思维方式仍受其影响。
《大学》中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至止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简而言之,即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这是它的核心。再直白些,他讲的就是做人,做学问。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本是指事物的本质和人的本质,末是指事物的细节。这一段讲的道理是,一个人的本质如果存在大问题,他就不可能做好人,更不可能成为一个得道的高人。这个思想用在做事方面也是一样的道理,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如果没有抓到事物的核心本质,他就不可能做好事情,包括事物的细节方面也是如此。上述理论可以引申出如下的道理,一个人没有把自己的事情搞好,就无法做更大的事情,更谈不上治国和平天下这样的大事。一个修养深厚的人不可能做出浅薄而无理的事情,而一个不注重修身的人,也不可能自动自发地做出什么好事情和完成一件大事。这里讲的道理完全符合自然界的因果法则,没有种因,哪里会得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确是千古不变之真理!
学习《大学》使人们懂得人生要及早修身养德,只有先修好自身,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也才能够不枉来人世间一次。愿天下有更多的人都能够通过学习人类文化的经典,不断提升自身的品德,为造福全人类的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背影读后感300字悲惨世界英文读后感“大学之道”——《大学》新读之一
《大学》读后感1
《大学》作为四书之一是古人必修的科目,千年之后,再读《大学》,也能从中感受到当时的思想风潮。可以说它影响着千万古人,也形成了他们独特的具有中国色彩的思维方式与做人原则。其中某些道理沿用至今,我们的思维方式仍受其影响。
《大学》中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至止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简而言之,即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这是它的核心。再直白些,他讲的就是做人,做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