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的故事读后感整理(58)
2022-08-17 来源:百合文库
诗的开篇便洒脱、轻灵、舒展。巧妙地连“请出”了三个“轻轻的”来配合“走”、“来”、“招手”、“作别”等动作,以肢体语言将一个飘逸、洒脱的诗人形象活脱脱地推到了读者的面前。这里,“轻轻”二字蕴含着诉之不尽的依恋之情,道不尽的惜别之意,用轻盈的、温馨的笔触渲染了夕阳映照中康桥的宁静之美,更有此间“人去春又回,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继而,诗人抓住了康桥这一景物中“金柳”、“青荇”和“潭水”这几个意象作为寄情,把对康桥的依恋、惜别之情融入其中。河畔的金柳被比喻成新娘,美艳绝伦,荡起诗人心海的涟漪;河底的青荇也被诗人赋予了鲜活的生命......你无需猜疑,那“油油的青荇”就是在向诗人招手,不由得你不有“甘心做一条水草”的渴望;此间的静与动,微动与被情动,活灵活现.以情寄或情的微妙衬托出既朦胧又清晰的画卷。
注重文字的取舍、含蓄,注重艺术技巧,是早逝的徐志摩惯用的“伎俩”。他往往很会利用一种梦幻般的情调,巧妙地将气氛、氛围、感情和意象融为一体;更能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与其互换,使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这首诗的美,当然不只限于诗人那份细腻的感情上,在意念、艺术形式上,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尤其是“恋”而不“贪”,足能给人留下美丽的回忆,这大概是好多人喜欢的原因吧。
“轻轻地来悄悄地去”,“不带走一片云彩”,人生若能如此坦荡,落落大方,何乐而不为啊!
《再别康桥》的读后感2
康桥,就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1920年之1922年,这两年时间是作者在此学习。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所以他后来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1928年,作者故地重游。在回国的途中,他创作了这首诗。可以说,“康桥”两字一直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
徐志摩在第一节写他离开母校的心情十分悲痛。连用三个“轻轻的”,让我们大家都感觉到诗人轻轻的来了,又轻轻的走了!
注重文字的取舍、含蓄,注重艺术技巧,是早逝的徐志摩惯用的“伎俩”。他往往很会利用一种梦幻般的情调,巧妙地将气氛、氛围、感情和意象融为一体;更能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与其互换,使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这首诗的美,当然不只限于诗人那份细腻的感情上,在意念、艺术形式上,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尤其是“恋”而不“贪”,足能给人留下美丽的回忆,这大概是好多人喜欢的原因吧。
“轻轻地来悄悄地去”,“不带走一片云彩”,人生若能如此坦荡,落落大方,何乐而不为啊!
《再别康桥》的读后感2
康桥,就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1920年之1922年,这两年时间是作者在此学习。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所以他后来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1928年,作者故地重游。在回国的途中,他创作了这首诗。可以说,“康桥”两字一直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
徐志摩在第一节写他离开母校的心情十分悲痛。连用三个“轻轻的”,让我们大家都感觉到诗人轻轻的来了,又轻轻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