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扬州慢读后感2000汇总(4)
2022-08-17 来源:百合文库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这段是词的序。白石词除一些小令外,大多有精美的小序。序与词是一个整体,一散一韵。白石的序有两类:一类与词的内容完全不相干:如《长亭怨慢》中借瘐信《枯树赋》作序以寄托思念。另一类是序言与词的内容相配。如这首《扬州慢》序中交待了时间(宋孝宗淳熙三年冬至日),地点(扬州),事件(过维扬,四顾萧然)。对于后一类,“白石小序甚为可观,苦与词复,若序其缘起,不犯词境,斯为两美。”
(3)即词的内容和序的内容有所重复。《扬州慢》词中也有此特点。如序中“荠麦弥望”与词中“尽荠麦青青”,以及“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与词中“渐黄昏,清角吹寒”在内容上都是同一种意思。
“予过维扬”,白石曾两次游历扬州,一次是孝宗淳熙三年(1176),自胡马窥江去后,四顾萧条,废池乔木,清角吹寒,他创作了有黍离之悲的《扬州慢》。此时作者才二十多岁,这是他早期的作品。另一次是宁宗嘉泰二年(1202)隔了二十六年重游扬州,芍药花开,歌舞满城,却已双鬓成丝,他写下了《侧犯*咏芍药》。二十四桥都在两首词中提及:《扬州慢》中“二十四桥仍在”,《侧犯》中则为“红桥二十四”。
“夜雪初霁”指夜雪后的初晴。“感慨今昔”,词中把今日的凄清萧条的扬州与昔日风物繁华的扬州作对比。“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千岩老人”即诗人萧德藻。“黍离之悲”即亡国之悲。“黍离”出自《诗经*王风》中的《黍离》。《黍离》说的是“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悯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在此指的是慨叹北宋的沦亡。
“淮左名都”,扬州位于淮水之南。“竹西佳处”,竹西,亭名,风光优美。这句是从杜牧“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化来。十里尽是青青遍野的荠麦,黄昏空城映入眼帘的.尽是废池乔木,默默的伫立着。“犹厌言兵”四字,陈廷焯评道“写兵燹后情景逼真。‘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
(3)即词的内容和序的内容有所重复。《扬州慢》词中也有此特点。如序中“荠麦弥望”与词中“尽荠麦青青”,以及“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与词中“渐黄昏,清角吹寒”在内容上都是同一种意思。
“予过维扬”,白石曾两次游历扬州,一次是孝宗淳熙三年(1176),自胡马窥江去后,四顾萧条,废池乔木,清角吹寒,他创作了有黍离之悲的《扬州慢》。此时作者才二十多岁,这是他早期的作品。另一次是宁宗嘉泰二年(1202)隔了二十六年重游扬州,芍药花开,歌舞满城,却已双鬓成丝,他写下了《侧犯*咏芍药》。二十四桥都在两首词中提及:《扬州慢》中“二十四桥仍在”,《侧犯》中则为“红桥二十四”。
“夜雪初霁”指夜雪后的初晴。“感慨今昔”,词中把今日的凄清萧条的扬州与昔日风物繁华的扬州作对比。“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千岩老人”即诗人萧德藻。“黍离之悲”即亡国之悲。“黍离”出自《诗经*王风》中的《黍离》。《黍离》说的是“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悯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在此指的是慨叹北宋的沦亡。
“淮左名都”,扬州位于淮水之南。“竹西佳处”,竹西,亭名,风光优美。这句是从杜牧“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化来。十里尽是青青遍野的荠麦,黄昏空城映入眼帘的.尽是废池乔木,默默的伫立着。“犹厌言兵”四字,陈廷焯评道“写兵燹后情景逼真。‘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