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之道心和人心读后感选录(6)
2022-08-17 来源:百合文库
这篇文章可算是整个王阳明思想的缩影,就我体会到的来说,可以总结为:“心理合一之体”;“知行并进之功”;“内外本末,一以贯之之道”。
另外我想补充说一下王阳明和叔本华思想的一点联系,以及我对他们理论的一点看法。
他们两个人都试图通过理论证明:由道德规范必然可以导出相应的道德实践。并且他们的理论基础都在于“万物一体”。有所不同的是王阳明更注重实践效用,因此对在实际中如何致知笃行的方法谈得更多一些;而叔本华更注重于道德合理性的证明。
但是,诚如叔本华所说,“道德,鼓吹易,证明难”。想跨越知与行之间的鸿沟实在不易。虽然王阳明与叔本华自认为自己的理论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难题,但是在我看来,他们的理论全都基于一些玄学的假设,并不能使人信服。对于解释不道德现象,他们怎么说呢?当然,他们可以说这是因为本心或者同情心受到蒙蔽了。那么,应该怎么样解除蒙蔽呢?他们给出的方法恐怕并不太奏效,否则现在怎么还会有这么多不道德现象呢?
道德是不能由它本身被证明的。玄学式假设更加不可靠。我觉得应该更实际一些:难道暴力不是道德可靠的保证吗?暴力可以“证明”道德的合理性。虽然,我不能证明暴力和道德之间有因果联系,但是暴力和道德的相关关系(这可以观察得到)绝对比玄学和道德的关系要密切得多。
知行合一的读后感1
人心本无善恶之分,当你的心处于无善无恶之时,才是力量最强大的时候。就像我在工作中,会接触很多小孩子,每个人的本能反应都会喜欢特别懂事乖巧的小孩子,但是有时候我真的要被特别捣蛋的孩子给气到了,我想不到制服她的办法,束手无策时容易让自己心烦意乱,内心特别烦躁,但是我又不能发脾气,此心不动,随机而动,我的良知告诉我,我可以解决问题的,只要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只要满足他们自己内心小世界的需求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小孩子是需要教育的,不仅要用爱去教育她,更要感性中带点理性地去和她们相处,王阳明提出万物一体,无非是希望每个人都发自良知地去爱人,爱世界,爱天地万物。仁者爱人,更何况,小孩子的本性都是纯真的,有什么理由不多爱他们一点呢。
另外我想补充说一下王阳明和叔本华思想的一点联系,以及我对他们理论的一点看法。
他们两个人都试图通过理论证明:由道德规范必然可以导出相应的道德实践。并且他们的理论基础都在于“万物一体”。有所不同的是王阳明更注重实践效用,因此对在实际中如何致知笃行的方法谈得更多一些;而叔本华更注重于道德合理性的证明。
但是,诚如叔本华所说,“道德,鼓吹易,证明难”。想跨越知与行之间的鸿沟实在不易。虽然王阳明与叔本华自认为自己的理论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难题,但是在我看来,他们的理论全都基于一些玄学的假设,并不能使人信服。对于解释不道德现象,他们怎么说呢?当然,他们可以说这是因为本心或者同情心受到蒙蔽了。那么,应该怎么样解除蒙蔽呢?他们给出的方法恐怕并不太奏效,否则现在怎么还会有这么多不道德现象呢?
道德是不能由它本身被证明的。玄学式假设更加不可靠。我觉得应该更实际一些:难道暴力不是道德可靠的保证吗?暴力可以“证明”道德的合理性。虽然,我不能证明暴力和道德之间有因果联系,但是暴力和道德的相关关系(这可以观察得到)绝对比玄学和道德的关系要密切得多。
知行合一的读后感1
人心本无善恶之分,当你的心处于无善无恶之时,才是力量最强大的时候。就像我在工作中,会接触很多小孩子,每个人的本能反应都会喜欢特别懂事乖巧的小孩子,但是有时候我真的要被特别捣蛋的孩子给气到了,我想不到制服她的办法,束手无策时容易让自己心烦意乱,内心特别烦躁,但是我又不能发脾气,此心不动,随机而动,我的良知告诉我,我可以解决问题的,只要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只要满足他们自己内心小世界的需求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小孩子是需要教育的,不仅要用爱去教育她,更要感性中带点理性地去和她们相处,王阳明提出万物一体,无非是希望每个人都发自良知地去爱人,爱世界,爱天地万物。仁者爱人,更何况,小孩子的本性都是纯真的,有什么理由不多爱他们一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