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隙里的春天读后感集合(10)
2022-08-17 来源:百合文库
当书中的片段在《纽约人》中出现时,马上有一群人指责书的作者蕾切尔·卡森是歇斯底里的、极端的女人。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也强烈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而蕾切尔·卡森,这位上帝派来拯救无知人们的天使,在这巨大的压力之下,在两年后回到了理解她的上帝的身边。
直至1970年,美国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成立环保局,禁用DDT,但“环境危机却不是变好,而是越来越糟。或许灾难增长的速率减缓了,但这本身就是一种令人不安的牵挂。”当我们意识到我们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时,我们开始恐慌,开始急救,开始呼吁全球行动起来保护地球,然后环保机构,环保组织纷纷涌现,然而,这真的有用么?
这本书,给我的冲击除了来自作品本身以及作者,给我更多的冲击其实是由此对现代社会的一种联想。偏激的说,现在我们口口声声所做的“环保”只能用“虚伪”两个字来概括。通过环保的宣传,我们明知杀虫剂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和生态平衡,但却还在大量使用杀虫剂;我们明知空调、冰箱等电器对臭氧层的破坏十分严重,却还在大量使用;我们知道汽车尾气破坏臭氧层,却还在不停的购买私家车;有些企业明知许多废弃物不经处理会对河流土壤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还是在随意排放这些废弃物,因为这样处理的成本低……“环保”在很多时候仅仅是一种形式,一句口号,一纸空文。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篇6
在《寂静的春天》我走进了自然,也认识到自然的重要性。
《寂静的春天》1962年在美国问世时,是一本很有争议的书。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也强烈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在60年代以前的报纸或书刊,几乎找不到“环境保护”这个词。
回想一下长期流行于全世界的口号——“向大自然宣战”、“征服大自然”,在这儿,大自然仅仅是人们征服与控制的对象,而非保护并与之和谐相处的对象。我们只是一味的向大自然索取,却从未感恩过大自然所给予我们的一切美好生活。
直至1970年,美国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成立环保局,禁用DDT,但“环境危机却不是变好,而是越来越糟。或许灾难增长的速率减缓了,但这本身就是一种令人不安的牵挂。”当我们意识到我们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时,我们开始恐慌,开始急救,开始呼吁全球行动起来保护地球,然后环保机构,环保组织纷纷涌现,然而,这真的有用么?
这本书,给我的冲击除了来自作品本身以及作者,给我更多的冲击其实是由此对现代社会的一种联想。偏激的说,现在我们口口声声所做的“环保”只能用“虚伪”两个字来概括。通过环保的宣传,我们明知杀虫剂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和生态平衡,但却还在大量使用杀虫剂;我们明知空调、冰箱等电器对臭氧层的破坏十分严重,却还在大量使用;我们知道汽车尾气破坏臭氧层,却还在不停的购买私家车;有些企业明知许多废弃物不经处理会对河流土壤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还是在随意排放这些废弃物,因为这样处理的成本低……“环保”在很多时候仅仅是一种形式,一句口号,一纸空文。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篇6
在《寂静的春天》我走进了自然,也认识到自然的重要性。
《寂静的春天》1962年在美国问世时,是一本很有争议的书。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也强烈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在60年代以前的报纸或书刊,几乎找不到“环境保护”这个词。
回想一下长期流行于全世界的口号——“向大自然宣战”、“征服大自然”,在这儿,大自然仅仅是人们征服与控制的对象,而非保护并与之和谐相处的对象。我们只是一味的向大自然索取,却从未感恩过大自然所给予我们的一切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