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老枪》读后感集合(14)
2022-08-17 来源:百合文库
色彩变异的文化心理
莫言以其浪漫主义情感夸张的极致,完成了人类永恒道德理想的情绪表达。然而莫言终究是一个中国人,他未能超越民族集体潜意识中伦理情感的价值取向。民族民间(特别是地域)历史文化母体,给予作者巨大的心灵负荷,使他极敏感于民族伦理生存现状的混乱,并由此在对人类本体悲剧境遇的感悟中,陷入对自身力量的怀疑,也在他正面另一种文明时,哲学意念在经历着由尼采到叔本华的转变,以至于在《红蝗》的结尾处,他特别注明作品的叙述者“我”不是莫言。
色彩象喻系统的变异最直接地体现了这种题旨的转变。在莫言晚期作品中,绿色的使用分量加大,并且总是和卑贱蒙昧的生存相关联。《三匹马》中,围绕着被性压抑着的蒙昧的人,基本场景是盛夏密如屏障、密不透风的绿色玉米地;《弃婴》中的故事也开始于绿无边际的玉米地;作者深恶痛绝的杂交高粱也有着暗绿色的毒液(见《奇死》后的信笔涂鸦);《狗道》中,疯狂的狗群是由绿、红、蓝三条疯狗率领着对人的攻击;《欢乐》中,所有绿色的物像都是丑陋肮脏的,主人公对自身生存环境的由衷憎恶,干脆抽象为对绿色的疯狂诅咒。绿色的象喻指涉语义是丑陋、污秽、蒙昧的生存、盲目的生殖力。那结尾黄色的麻花蝴蝶,更区别于黄色的一般含义,更多地与死亡、邪恶联系在一起。
莫言晚期作品中的色彩,尤其是红色与绿色,就如希腊神话中打开了的潘多拉的盒子、阿拉伯神话中去封了的所罗门的瓶子一样,喻示原欲的罪衍。作者由此表达出对人类本体欲望的道德怀疑。莫言在道路的选择面前露出了犹疑困惑的神色,但对虚伪、丑陋的憎恶又常常使他无力去谴责直露的野蛮。而且,他实在更愿意对粗犷、质朴的野性发出赞美。当那种野性的冲动跃上纸面时,莫言自己也会沉浸到对它的欣赏中去。当他由对野性的欣赏转而表露出对另一种文明的鄙夷时,他所钟爱的色彩便也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异。
在莫言精心营造的感觉世界中,色彩如同跳跃着的精灵无处不在,它不仅给作品增添了诗意,而且很大程度上加深了作品的思想性,凝聚着作家的主体意识,爱憎毁誉,各不相同。总之,色彩之于莫言小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莫言以其浪漫主义情感夸张的极致,完成了人类永恒道德理想的情绪表达。然而莫言终究是一个中国人,他未能超越民族集体潜意识中伦理情感的价值取向。民族民间(特别是地域)历史文化母体,给予作者巨大的心灵负荷,使他极敏感于民族伦理生存现状的混乱,并由此在对人类本体悲剧境遇的感悟中,陷入对自身力量的怀疑,也在他正面另一种文明时,哲学意念在经历着由尼采到叔本华的转变,以至于在《红蝗》的结尾处,他特别注明作品的叙述者“我”不是莫言。
色彩象喻系统的变异最直接地体现了这种题旨的转变。在莫言晚期作品中,绿色的使用分量加大,并且总是和卑贱蒙昧的生存相关联。《三匹马》中,围绕着被性压抑着的蒙昧的人,基本场景是盛夏密如屏障、密不透风的绿色玉米地;《弃婴》中的故事也开始于绿无边际的玉米地;作者深恶痛绝的杂交高粱也有着暗绿色的毒液(见《奇死》后的信笔涂鸦);《狗道》中,疯狂的狗群是由绿、红、蓝三条疯狗率领着对人的攻击;《欢乐》中,所有绿色的物像都是丑陋肮脏的,主人公对自身生存环境的由衷憎恶,干脆抽象为对绿色的疯狂诅咒。绿色的象喻指涉语义是丑陋、污秽、蒙昧的生存、盲目的生殖力。那结尾黄色的麻花蝴蝶,更区别于黄色的一般含义,更多地与死亡、邪恶联系在一起。
莫言晚期作品中的色彩,尤其是红色与绿色,就如希腊神话中打开了的潘多拉的盒子、阿拉伯神话中去封了的所罗门的瓶子一样,喻示原欲的罪衍。作者由此表达出对人类本体欲望的道德怀疑。莫言在道路的选择面前露出了犹疑困惑的神色,但对虚伪、丑陋的憎恶又常常使他无力去谴责直露的野蛮。而且,他实在更愿意对粗犷、质朴的野性发出赞美。当那种野性的冲动跃上纸面时,莫言自己也会沉浸到对它的欣赏中去。当他由对野性的欣赏转而表露出对另一种文明的鄙夷时,他所钟爱的色彩便也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异。
在莫言精心营造的感觉世界中,色彩如同跳跃着的精灵无处不在,它不仅给作品增添了诗意,而且很大程度上加深了作品的思想性,凝聚着作家的主体意识,爱憎毁誉,各不相同。总之,色彩之于莫言小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