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西溪的晴雨读后感聚集(2)
2022-08-16 来源:百合文库
周末,我们一家去了西溪湿地游玩.
一进大门,满目都是百草青青,到处都是桃花红,李花白,柳丝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沿着或是石头,或是木条铺成的小径信步往前,只见三步一洼鱼塘,两步一垄菜畦,忽而又是水边的几栋青砖黛瓦的农舍。难怪郁达夫在《西溪的晴雨》里如是说:一味的清明浩荡,飘飘然,浑浑然,洞贯了我们的肺腑!
听外公说,西溪的"百姓以前靠种桑养蚕,织布耕田为业。而现在,蚕桑不见了,禾苗不见了,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农人也不见了,留下的只是篱笆、矮墙、风车、石磨,这些农具现在也成了农家乐的摆设,展示给游人观赏。我好奇地问:那么,这些百姓现在都去哪里了呢?他们又靠什么生活呢?舅舅听了告诉我,为了开发这个全国第一的湿地公园,政府花重资为当地居民建造了许多小洋楼,让他们从农舍搬进小洋楼。同时,学校、医院和企业等基础设施也同步投入使用。他们离开了黄土地,走进了工厂,更多的还开起了农家乐,当起了小老板!望着如织的游人,他们的日子就像这个春天一样欣欣向荣!
这里以前就是我家只见一个五十开外的中年人看着梅竹山庄向友人津津乐道。循声望去,一座古色古香的茶楼依水而建,茶楼中人声鼎沸。这座桥还在,原来我还在桥头种过菜呢!现在啊,看我这茶楼就够我忙的啦,不过一个月的收益就顶往年一年,加上现在政策好,医疗、养老方面就不用发愁了,这日子是越过越好了看着中年人那股欣喜劲儿,笑容里溢出的都是他的满足。
一路走来,暖风拂面,满眼都是绿色,绿色的春水,绿色的芦苇荡边偶尔惊起几只白鹭,仿佛呼吸的空气也是绿色的,湿地被称作城市的肾脏,可以净化水质,还可以改善小气候,还是水生动物栖息的场所,湿地修复之后,杭城的天更蓝了,空气更甜了,难怪连外国游客也向我们伸出了大拇指!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感慨万千:
喜看西溪新变化,水塘无鱼田无秧。
田园尤种果和桑,不为采桃和织麻。
农民不耕田与地,商贸服务进工厂。
昔日农田变公园,旅游胜地第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