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文集读后感500字整理(18)
2022-08-16 来源:百合文库
根在蜿蜒,思想在生变。泰戈尔在《飞鸟集》中说;欣赏着每个孩童降临时仍有的天真,便知道上帝对人类还没有失望。凭借这份寄予希望的天真,我曾相信人性善良。那是一个相信美好的年纪。既然天是蓝的,为什么人性不是善良的?——因为黑夜里天空是暗的。与其纠结人性是善,是恶,不如说人性是真实的。有人说,心里阳光,整个世界都是阳光的,心理阴暗,整个世界都是阴暗的。其实不然,世界只是这世界,阳光与阴影从来共存,“她不很漂亮,她不涂胭脂。”“当你面对阴影时,请不要忘记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当你面对阳光时,请不要忘记你的背后有阴影。
记得龙应台的一篇散文《相信不相信》。当时不懂龙应台的迷失,因为知道的少,所以对已知的格外相信。“知道的越多,越无知。”苏格拉底这句话大概有两种解释:一、知识愈丰富,愈认识到知识的无穷,从而相对于所有知识而言,感到自己无知,就如同达芬奇说:丰实的麦穗总是低下头颅。二、即周国平说的,开卷未必有益,也可能有害。蒙田称之为“书殛”。书多易无主见,西方哲人有“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这一比喻。比如,读了江南味的文章,信了命数;读了佛系,改了在意。知道的多了,反而迷茫。人贵思想,思想何贵?我想就贵在:看见了真相,依然追求善良。可惜,物以稀贵,于是大多数迷茫。
“给你一个假期,你愿意到热闹的都市,还是宁静的江南水乡?”
“有一场散步,你愿一人欣赏,还是与人同行?”
“一切问题都有两个答案。”这是辩证的开始,也是迷茫的起点。尼采说:“若人不能拯救生命,我何以忍受为人。”一言中,人高贵,人可厌。认识到人可厌的真相,依然追求人的高贵,不被同化,不为所累,这或是思想。如果善是主流,我愿化身而入;如果善是支流,我更愿融身流入。不是不知世俗,恰恰是因为看见了世俗。每当注意到黑夜里仍有月光,我就知道人应追求善良。邪恶的力量来自利益、欲望,善却可以在没有利益甚至失去利益时发出力量。当罗马不在罗马,成其伟大。当我不在我,成我善良。我关注如何死胜过如何生,因为为之而死,借之以生。
记得龙应台的一篇散文《相信不相信》。当时不懂龙应台的迷失,因为知道的少,所以对已知的格外相信。“知道的越多,越无知。”苏格拉底这句话大概有两种解释:一、知识愈丰富,愈认识到知识的无穷,从而相对于所有知识而言,感到自己无知,就如同达芬奇说:丰实的麦穗总是低下头颅。二、即周国平说的,开卷未必有益,也可能有害。蒙田称之为“书殛”。书多易无主见,西方哲人有“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这一比喻。比如,读了江南味的文章,信了命数;读了佛系,改了在意。知道的多了,反而迷茫。人贵思想,思想何贵?我想就贵在:看见了真相,依然追求善良。可惜,物以稀贵,于是大多数迷茫。
“给你一个假期,你愿意到热闹的都市,还是宁静的江南水乡?”
“有一场散步,你愿一人欣赏,还是与人同行?”
“一切问题都有两个答案。”这是辩证的开始,也是迷茫的起点。尼采说:“若人不能拯救生命,我何以忍受为人。”一言中,人高贵,人可厌。认识到人可厌的真相,依然追求人的高贵,不被同化,不为所累,这或是思想。如果善是主流,我愿化身而入;如果善是支流,我更愿融身流入。不是不知世俗,恰恰是因为看见了世俗。每当注意到黑夜里仍有月光,我就知道人应追求善良。邪恶的力量来自利益、欲望,善却可以在没有利益甚至失去利益时发出力量。当罗马不在罗马,成其伟大。当我不在我,成我善良。我关注如何死胜过如何生,因为为之而死,借之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