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句法研究》读后感精练(58)
2022-08-16 来源:百合文库
数学之美读后感 篇2
我在想,为什么我们要学习数学?也许这个问题成年人有一万个答案,可是当我们第一次走进教室,学习数学的时候,大概率还是个孩子,你怎么跟一个孩子解释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呢?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一个朋友,他说:“为了提高思维逻辑能力,这是我初中老师在第一节数学课上告诉我们的”。或者一位5岁的小朋友又会问:“什么是逻辑能力呢?”
也许从出生第一天,我们就一直在被动的接收一些东西,父母的劝导,老师的传授,可5岁的孩子还是会把玩具散落一地,6岁的孩子仍然会因为父母不给买玩具而嗷嗷大哭,无论你怎么劝导一个人,怎么劝诫一个人,他可能仍然会犯你认为会出现的错误。我记得有位教育专家这么说:“你告诉宝宝他把玩具弄坏了,就等于丢了10个棒棒糖”,从此以后这个宝宝可能会更加珍惜玩具。这个方法很简单,但是貌似最有效。数学是什么?数学不就是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么?
现在我们再回答前面的问题:为什么我要学习数学?我们可以这么跟5岁的小朋友说:“妈妈给你10元钱,让你买酱油,酱油7元、棒棒糖1元一个,剩下的钱你可以买几个棒棒糖?”或许想吃棒棒糖的就会苦思冥想一番,或许未来妈妈真的给他10元钱去买酱油,结果回来就变成了一瓶酱油和3个棒棒糖。或者再过一段时间,这位小朋友会选择6元的酱油,因为可以获得4个棒棒糖了。他这么计算着:7 3和6 4都可以等于10,那么如果要必须买酱油的情况下,1 9也可以等于10。我们都知道也有1元的袋装酱油,于是9个棒棒糖到手了。任何知识的魅力都在于自我的发现,只有你对它产生了无限的兴趣,你就会不断的发现它的美,《数学之美》也可以变成《物理之美》。
有些人会说,上面的例子是利益驱动型,不是兴趣驱动型,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你能指望他向成人那样:“我需要的不是物质世界,我需要的是精神世界?”5岁宝宝最喜欢做得事情就是在吃和玩上面,请问,成年人不也是如此么?这就是天性。只不过成年人的自控能力足够大罢了。
我在想,为什么我们要学习数学?也许这个问题成年人有一万个答案,可是当我们第一次走进教室,学习数学的时候,大概率还是个孩子,你怎么跟一个孩子解释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呢?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一个朋友,他说:“为了提高思维逻辑能力,这是我初中老师在第一节数学课上告诉我们的”。或者一位5岁的小朋友又会问:“什么是逻辑能力呢?”
也许从出生第一天,我们就一直在被动的接收一些东西,父母的劝导,老师的传授,可5岁的孩子还是会把玩具散落一地,6岁的孩子仍然会因为父母不给买玩具而嗷嗷大哭,无论你怎么劝导一个人,怎么劝诫一个人,他可能仍然会犯你认为会出现的错误。我记得有位教育专家这么说:“你告诉宝宝他把玩具弄坏了,就等于丢了10个棒棒糖”,从此以后这个宝宝可能会更加珍惜玩具。这个方法很简单,但是貌似最有效。数学是什么?数学不就是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么?
现在我们再回答前面的问题:为什么我要学习数学?我们可以这么跟5岁的小朋友说:“妈妈给你10元钱,让你买酱油,酱油7元、棒棒糖1元一个,剩下的钱你可以买几个棒棒糖?”或许想吃棒棒糖的就会苦思冥想一番,或许未来妈妈真的给他10元钱去买酱油,结果回来就变成了一瓶酱油和3个棒棒糖。或者再过一段时间,这位小朋友会选择6元的酱油,因为可以获得4个棒棒糖了。他这么计算着:7 3和6 4都可以等于10,那么如果要必须买酱油的情况下,1 9也可以等于10。我们都知道也有1元的袋装酱油,于是9个棒棒糖到手了。任何知识的魅力都在于自我的发现,只有你对它产生了无限的兴趣,你就会不断的发现它的美,《数学之美》也可以变成《物理之美》。
有些人会说,上面的例子是利益驱动型,不是兴趣驱动型,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你能指望他向成人那样:“我需要的不是物质世界,我需要的是精神世界?”5岁宝宝最喜欢做得事情就是在吃和玩上面,请问,成年人不也是如此么?这就是天性。只不过成年人的自控能力足够大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