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西山游记读后感细选(122)
2022-08-16 来源:百合文库
过真武殿我们能看到一眼泉,这眼泉叫“孝牛泉”。关于此泉还有一个传说:昆明有一个姓赵的屠夫买了一头母牛和一条牛犊。赵屠夫绑了母牛要杀时,听见有人在外面叫,于是放下刀子出门去看,不想回来时刀子却不见了,只见牛卧伏在地上。屠夫很是疑惑,把牛犊打起来一看。刀子果然藏在其腹下。赵屠夫拿起刀子就要杀牛,不想牛犊双眼流泪,望着母牛哀鸣。这泪水和哀鸣声深深触动了赵屠夫:牛犊尚有孝母之心,何况人呢?于是赵屠夫放下屠刀,牵着母牛和牛犊到三清阁出家。由于三清阁建于悬崖峭壁之上,取饮用的水极不方便。牛犊为报恩,用牛角穿石,引出甘泉。这个传说情节动人,其中反映了儒家“百善孝为先”和道家“善心有善报”的观念。
昆明西山森林公园导游词4
从孝牛泉再往上走就可看见有石洞若门,穿过石门眼前豁然开朗,这里就到了“揽海处”。在走过了一段狭小石道后,到了如此宽敞的地方,使人豁然开朗。若从平台望出去,海天相连,更使人感受到天地的广阔,自然的博大,“天人合一”之感油然而生。而且从山门经过艰苦的攀登到了这里,气喘吁吁的游人们可稍微休息一下了,在观赏湖光山色的同时也可品读一下石壁上众多的摩崖石刻。石壁南侧有明代傅宗龙写的对联:“一径飞红雨,千林散绿荫。”书法苍劲雄奇,联语意境优美。对联所在的石室洞顶雕有彩凤衔书一函。传说黄帝在洛水,有凤衔书,大禹受而天下大治。这浮雕表现“洛献书”的传说。大家请看在石壁上刻有“普陀胜境”四个字,我们知道普陀是佛教的名山,那么在道教的胜地中为何出现佛教词语?这其中体现了一种存在于我国宗教中的普遍现象:儒、释、道三教是互相渗透、互相包容的,这种现象在明、清时期特别显著。
如刚才我们参观过的孝牛泉,其中就有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融合,而此处则是佛教和道家思想的共处,在后面的景点慈云洞中我们还能看到观音像,更能体现出这一特点。
从这里开始我们走进石隧道,大家请看隧道石壁上的五个红色大字:“长歌怀采薇”,它出自初唐诗人王绩的五言律诗《野望》,说的是周代武王伐纣,商朝灭亡,忠于商朝的伯夷、叔齐不愿吃周食,隐于首阳山中采薇而食,终致饿死的事。作者通过对伯夷、叔齐的追怀,表达了自己处于隋唐之际,改朝换代时的感触。伯夷、叔齐的“气节”历来被儒家所赞扬。这表达儒家思想的诗句镌刻在道家的石窟上,就是刚才我给大家介绍的中国文化儒、道融合的特点。
昆明西山森林公园导游词4
从孝牛泉再往上走就可看见有石洞若门,穿过石门眼前豁然开朗,这里就到了“揽海处”。在走过了一段狭小石道后,到了如此宽敞的地方,使人豁然开朗。若从平台望出去,海天相连,更使人感受到天地的广阔,自然的博大,“天人合一”之感油然而生。而且从山门经过艰苦的攀登到了这里,气喘吁吁的游人们可稍微休息一下了,在观赏湖光山色的同时也可品读一下石壁上众多的摩崖石刻。石壁南侧有明代傅宗龙写的对联:“一径飞红雨,千林散绿荫。”书法苍劲雄奇,联语意境优美。对联所在的石室洞顶雕有彩凤衔书一函。传说黄帝在洛水,有凤衔书,大禹受而天下大治。这浮雕表现“洛献书”的传说。大家请看在石壁上刻有“普陀胜境”四个字,我们知道普陀是佛教的名山,那么在道教的胜地中为何出现佛教词语?这其中体现了一种存在于我国宗教中的普遍现象:儒、释、道三教是互相渗透、互相包容的,这种现象在明、清时期特别显著。
如刚才我们参观过的孝牛泉,其中就有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融合,而此处则是佛教和道家思想的共处,在后面的景点慈云洞中我们还能看到观音像,更能体现出这一特点。
从这里开始我们走进石隧道,大家请看隧道石壁上的五个红色大字:“长歌怀采薇”,它出自初唐诗人王绩的五言律诗《野望》,说的是周代武王伐纣,商朝灭亡,忠于商朝的伯夷、叔齐不愿吃周食,隐于首阳山中采薇而食,终致饿死的事。作者通过对伯夷、叔齐的追怀,表达了自己处于隋唐之际,改朝换代时的感触。伯夷、叔齐的“气节”历来被儒家所赞扬。这表达儒家思想的诗句镌刻在道家的石窟上,就是刚才我给大家介绍的中国文化儒、道融合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