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卡西尔人论第四章读后感整理(6)

2022-08-16 来源:百合文库
而对于王木匠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是借马之眼、马之口在故事发生之后的叙述而得以丰满和鲜明。
三、草蛇灰线的铺垫埋伏
在《一匹马两个人》这篇小说中,故事情节的发展都是前后照应、有因有果的,作者在行文过程中细心的埋下伏笔使事件的发生自然而然,不突兀,合乎情理。
以在二道河种麦子扎稻草人的情节为例,文本中前后提到了三次。“到了秋天,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他们也得果在这里,因为鸟群会来糟蹋麦子。仅仅靠稻草人的威慑是无济于事的,他们就只有赤膊上阵了。”在文章刚刚开始地方,作者就貌似漫不经心的写下了这两行文字,其实却是为后续的故事情节打下了深深的伏笔。“老头呢,他确实是有些糊涂了……而且,要想秋天及时在麦田插上稻草人的话,现在就应该在草场打草了,可是老头却毫无动静。……麦子抽了穗,麦粒就一天一天地膨胀起来了。”这里第二次出现了有关麦子田种稻草人的内容,如果此处没有老头的粗心,就不会有老马守在麦田拼死驱赶鸟的后续情节,当读者读到此处之时,不祥的预感慢慢从心底升起,感受到这麦田必然会发生什么。此处读者得到的信息比文本中的人物多,从而产生了一种怜悯和恐惧感。“秋天来了,麦子黄熟了。
由于麦田没有稻草人,鸟一群一群地来了。已经瘦得皮包骨的老马吃力地驱赶着鸟。可是它赶跑了一群,又飞来了一群,这些鸟完全把麦田当做了乐园。”当文本写到这里,老头子已死,果然事件向着悲剧的方向发展,“老马就这样听了三天的割麦声,然后平静地死了。”老马对麦田倾尽全力的守护和对薛敏母女的反抗,最终导致了这匹充满人性的马的悲剧结局。
四、开放性的“突转”结局
老马死后,在王木匠的劝说和建议下,老马和老两口被葬在一起。就在我们认为故事这样带着悲伤的氛围走向结束之时,小说却出现了“突转”:印花在麦子即将收割完毕的时候被一个“身体散发着马一样的气息”的男人奸了。顿时小说被一种疑虑而又诡异的气氛笼罩起来,使本来慢慢淡化接近结束的故事突然又情节紧张节奏加强起来。而这个犯案的人究竟是谁,直到文章结束作者也没有给出一个说法,而是留给了读者自己去想象。这种结局处理方式很明显受到了“欧·亨利式结尾”的影响。所谓“欧·亨利式结尾”,通常指短篇小说大师们常常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收场一出,即勾魂摄魄之具,而言犹在耳。情形在日”07究竟谁是“身体散发着马一样的气息”的男人?
猜你喜欢